没有激昂豪迈的铮铮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壮举,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在文秘工作的平凡岗位上,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警察的不悔人生。她就是临渭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民警石丽。
现年31岁的石丽2004年参加工作,先被分配到交斜派出所担任内勤,2006年9月被调整到指挥中心从事文秘工作至今。
熟悉她的人常说,她像一棵小草,虽不起眼却顽强扎实。从警10年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工作需要,她总能在第一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在交斜派出所工作期间,她曾连续放弃五个周末的休息时间,一个人守在空气污浊、脏乱不堪的档案室加班加点,硬是利用最原始的改锥,整理装订了2000余本档案,彻底改变了交斜派出所的档案管理乱象。由于工作出色,她先后被抽调到“三基办”、“三项办”、“规范办”等专项办公室工作。期间,作为主要组织策划人员,她全程参与了“一所队一品”、“打造治安首善之区”等重点工作的组织策划,组织开展了规范台账、情报落地等10余场现场会和亮点工作观摩、誓师动员等50余场工作会。为分局一批亮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在同志们的眼中,她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工作中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干劲。她曾经在一星期内从交斜到市区往返8次,向专业人员学习请教,建成了临渭公安分局第一个派出所网页。2007年,在拍摄警务室建设专题汇报片《桥梁》期间,她白天跟随摄制组下基层取镜头,晚上还要参与编辑制作,连续7昼夜,为《桥梁》最终在汇报展播中取得全省第一作出了贡献。此后,分局所有专题片的制作,从组织策划到撰写解说词,从拍摄到编辑,都渗透着她的心血与汗水。同时,她积极参与了《临渭分局调研文章汇编》、《临渭公安分局执法工作流程》等书的编撰工作,为分局工作的规范化发挥了“正能量”。
在单位,她是出了名的“工作狂”。遇有突发事件或紧急会议时,领导总是第一时间想起她。2008年11月30日,一声巨响打破了渭南的平静,当大多数人还没明白过来的时候,她已经赶到了爆炸现场,冒着随时可能再度爆炸的危险坚守现场收集整理资料,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准确客观地上报了事态发展及处置情况。在渭河大街啤酒厂氯气泄漏、乐天大街天然气泄漏案等10余起突发性安全事故和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她都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收集资料上报,为领导正确决策和事件的成功处置,提供了客观依据。
她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文字工作者,要真正把工作总结好,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引导好广大民警,就必须先把自己武装好。近年来,她先后在《人民公安报》、《陕西公安》、《西部法制报》等杂志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了文章56篇。她编写的《治安“三字歌”》等20余篇简报,相继被市局、省厅、公安部转发,并被省公安厅编进了《民警工作经验汇编》。她通过深入调研形成的多篇调研文章被《陕西公安理论与实践》刊发。因成绩突出,她先后被评为“优秀民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立个人三等功,受到分局、市局嘉奖;先后获得“全市‘三项’建设先进个人”、“全省五大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在工作上的突出表现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但是作为一名女性,面对年迈的父母公婆、嗷嗷待哺的女儿、同样工作忙碌的丈夫,她每每无颜以对。
平凡艰苦的工作也许会消磨掉许多人的意志,生活的磨难和不幸也许会击垮很多人,但这些却被她视作人生的洗礼,她相信,只要心存希望,坚强面对,付出总有回报。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在平凡的角落里,石丽默默耕耘,用青春和汗水,辛勤浇筑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着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