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
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
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
学习榜样,致敬榜样!
为汲取榜样力量,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诉源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判质效、高效执行等内容,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渭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联合推出《我身边的榜样》系列报道,用平凡故事讲述法官干警的拳拳初心,用先进典型诠释法官干警的责任担当。今天播出第五期:
我身边的榜样——陈子娥
让港湾更温馨,让亲情更浓郁
我叫陈子娥,中共党员,现任合阳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80后的我们对电视剧《包青天》印象深刻,包文正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听讼断狱、为民做主的青天形象,让我记忆犹新,心里很是震撼,希望自已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像包文正一样的人。从那时起,“法官梦”的种子在我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大学毕业后,我考取至合阳县人民法院,开启了人生“逐梦”之旅。
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奔波在审判第一线,办理案件类型最多的就是婚姻家庭案件,特别是2020年从事家事审判工作以来,我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重要讲话精神,将女性特有的柔性细腻、亲和温暖注入案件审理,以理劝导、以亲感化、以情疏解,发挥司法治愈作用,从情感修复入手,维护和美家庭关系,让纠纷化解最大化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累计办理家事案件近千件,调撤率达90%,无发回重审、改判和信访案件。先后获得“调解能手”、“政法楷模”、“个人三等功”等荣誉,所负责的庭室今年11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担任家事法官以来,我坚持“多倾听,少敲锤,以礼梳责,以情释法”,看似无解的家庭矛盾最终都在握手言和中得以化解。今年春节期间,天寒未暖,年近古稀的王某起诉大儿子不尽赡养义务。经调查了解,王某中年丧夫,独自一人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近年来,大儿子赵某认为母亲偏爱其弟,对其过于苛刻,两人经常吵架。赵某也常年居住西安,很少回家探望母亲。这起案件,赡养费事小,母子心结为大。我们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耐心倾听双方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了解各自心理的委屈,通过多次疏导,双方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回访时,我们得知,赵某主动修复了母亲家中热水器,并更换了暖气片,赡养费也按时给付,王某的养老问题解决了,母子亲情和好如初。
在办理马某起诉谭某夫妇变更抚养关系纠纷一案中,谭某夫妇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后,其女小欣一直由谭某夫妇抚养,儿媳马某再婚后要求变更小欣抚养关系。双方当事人言语激烈,互不相让,就连当时参加调解的村干部都说,“这家的矛盾太深,根本没办法解决,你们就按程序判吧”。家事案件下判容易,矛盾实质性化解难,不能案结了,事没了。通过不懈努力,多次与原被告沟通,与当事人亲属了解原被告的真实想法,从最有利孩子健康成长为切入点,引导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增进认同,该案最终成功调解,小欣由母亲马某直接抚养,谭某夫妇随时可以探望孙女。该起案件的成功化解,让失去独生子的两位老人与儿媳之间,不再因孙女的抚养权发生争执,修复了亲情关系,也为孩子创造了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办案之余,我积极总结家事审判经验,健全符合家事审判特点的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为家事审判配备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专业人员,完善家事审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聘请家事调解员,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资源利用、多手段处理家事纠纷。对于涉家庭暴力案件,于今年8月底建立由法院牵头,公安、妇联、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反家暴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反家暴合力。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进社区、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培育社会公众法治信仰。撰写普法案例20余篇,其中1篇案例入选陕西高院2023年度未成年人保护9大典型案例。积极开展案后回访、帮扶工作,扎牢织密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法治网。
每一起家事案件都是当事人的人生,每一起案件的审理都关系到家庭人伦、社会和谐、公序良俗。一落笔,就是夫妻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一裁判,就是孩童不同的成长环境。今后,我将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家事审判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用心对待每一起案件,用爱回应每一个家庭,用情感化每一位当事人,让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让爱的港湾更温馨,让万家灯火更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