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华起义旧址、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渭南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已成为渭南市检察机关所面临的课题。
干警对革命遗址保护情况进行调研。
统筹推进
寻访摸排保护线索
省检察院部署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以来,渭南市检察机关牢牢抓住革命文物保护这个核心,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自觉把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中、体现在履职办案上,持续提升革命文物保护质效。
渭南市检察机关把“寻保传”专项活动作为“三有”争创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以专项活动作为实践课堂,教育引导干警传承红色精神血脉。市、县两级院积极作为,抓实“一把手”工程,强化责任担当,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和新闻发布会,推动专项活动走深走实。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殷军先后到临渭、华州、韩城、澄城等地,对22处革命旧址的文物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办理了督促保护渭华起义旧址砖铺字革命标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统筹推进寻访革命旧址活动,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会议、重大任务为寻访主线,坚持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谋划,形成“上下一盘棋”工作格局。市、县两级院45个基层党组织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累计寻访革命旧址256处2043人次,对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摸排,发现案件线索56件。
制定方案
落地落实专项保护
针对在寻访中发现的革命文物未纳入保护名册问题,以及危害革命文物安全、破坏革命文物风貌、妨碍革命文物管理等8类26种违法行为,渭南市检察机关主动履职,加大办案力度,以个案办理推动革命文物保护相关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渭南市检察机关已立案49件、磋商2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7件,行政机关已纠正或履职36件,有效保护了革命文物。2022年,澄城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督促保护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旧址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省检察院“寻保传”专项活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在专项活动中,渭南市检察机关干警坚持在寻访中学习、在学习中办案、在办案中体悟,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前进动力,累计撰写寻访心得体会和办案札记344篇。渭南市人民检察院结合办案工作,拍摄了微电影《平城之寻》,向全社会传递了检察声音。此外,市、县两级院主动邀请市委党史办、市文旅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先后赴华州、潼关、大荔等地开展寻访活动,全面清查革命文物和遗址底数。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推进检察公益诉讼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对14个未列入保护名录、11个保护措施不到位的革命文物,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延伸触角
汇聚保护监督合力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红色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了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推动保护革命文物20余处,形成了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履职的良性互动,提升了革命文物保护和英烈设施管理水平。
结合渭南革命遗址保护现状,今年7月,检察长殷军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对渭南市域内西北(第一)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进行寻访和专项调研。市、县两级院联合市、县党史办,市红色文化工作站在澄城、白水等地对会议旧址进行了实地寻访,发现了应纳入保护的3处会议旧址,初步形成了西北(第一)野战军在渭南市域会议旧址保护利用情况的寻访调研报告,提出了对革命旧址完整保护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在办理革命文物保护领域案件过程中,继续延伸检察监督触角,把红色资源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转化为开展好检察工作的强大动力。”渭南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