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首页 >渭南要闻 >正文
渭南首推“一元民生保险”保障义举纪实
时间:2014-10-20 作者: 记者李小鸽程瑾来源:渭南政法网
【字体: 打印

一元钱能干什么?

这个问题也许会令你嗤之以鼻,如今的物价,一百元也干不了多少事情,何况一元?一瓶矿泉水或者一个面包都买不起,只能买一个包子,坐一趟公交车或者买一份报纸……总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元钱的价值早已严重缩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然而,在渭南地区,一元钱却正在发挥着5.5万元的作用了,并且每个渭南人都有权利享有这个一元钱的“超额价值”。

一切都得以市委、市政府送给渭南市民每人一份的“民生大礼包”——“一元民生保险”详细说起。

“一元民生保险”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出资,保险赔付,个体受益”的一种全新救助模式。即由民政局作为投保人,以本辖区内户籍人口每人每年缴纳一元保费的标准进行集中统一投保,投保后,本辖区内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在一年内可以享受“见义勇为救助责任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两项保障,赔付限额5.5万元,包括死亡或者伤残理赔5万元、医疗理赔5000元。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积极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元民生保险’有效地拓展了民生保障范围,加大了民生保障力度,发挥了小保险服务大民生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是市委、市政府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事情,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委书记徐新荣说。

“‘一元民生保险’是政府转变行政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一项举措,政府向商业机构购买服务,不仅分担了政府救济救助的重担,而且在保险社会化的同时让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实到每个人,体现了公平性、防范性和普惠性的特点,让老百姓享受利益的最大化。”市长奚正平说。

“一元民生保险”体现的是政府的民生意识和政府工作中的“民生分量”。今年3月,市政府向各县(市、区)政府下发了渭南市一元民生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为500多万群众送出了这份筹备已久的“民生大礼包”。

民生大礼包之解读一——

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探索

“一元民生保险”不仅增强了“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险”的抗御能力,实现了政府、个人和保险部门的三赢,更是社会治理思路的调整,以及对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探索。

“我们市已经和中国人保财险签单了,能享受到政府买单的保险真好!签了这份单,我们每个华阴人的见义勇为之举就有了保障、碰到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也能得到一定的补偿,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实在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一元民生保险’让人听着就觉得心底暖暖的。”华阴市太华路南寨村二组村民赵新旺听说县民政局为他们投了保,高兴地说道。

“‘一元民生保险’的核心在‘民生’两个字上,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之所以创新性地提出这个‘一险两责’的新险种,把‘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纳入到这个保障范围之内,就是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改革日益深入、矛盾日渐突出的具体社会实际,希望通过这个险种的推行,为‘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增添一份制度性的保障!”中国人保财险渭南市分公司总经理汪强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救助自然灾害受灾群众,其效果有待考量。一方面,政府对于见义勇为救助负有兜底责任,例如因见义勇为而受伤,或者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政府应当也必须实施救助。另一方面,从道义的角度来说,政府也应当做到“不让每一个人落下”。不过,肩负无限责任的政府在执行时,却又面临着有限困难。过去制定的扶助和优惠政策,往往属于“亡羊补牢”的制度设计,很多并没有体现出救急的作用,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其并不具有普惠性和常态性,公平性也值得拷问。

政府应当如何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权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应起决定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适时地提出社会治理的新思路,一方面政府要全面担当,使惠民利民政策更加有效地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政府也要主动放权,把政府公共行为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机结合,逐渐转换治理思路,由行政手段向市场运作管理职能转变,向商业机构购买保险,实现保险的社会化,将过去的救助政策升级为保障制度。

“一元民生保险”正是对以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元民生保险”的核心是由政府投保,社会参与,公众受益,主要以各县(市、区)为投保单位,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为投保人,与中国人保财险渭南市分公司各县(市、区)支公司依法签订投保合同。保险费按照各区县上年度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数每人1元缴纳,保险期限为一年。这就是说,政府只是作为投保人,而相关的赔付工作则由专业的保险公司具体执行,这是政府向商业机构购买服务的又一新亮点,即政府支付少量保费通过商业运作获取巨大民生保障,从而达到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目的。

“政府为个人投保‘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险’,相当于将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的责任进行了‘外包’,不但实现了自身职能的调整,让万能的政府从具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做政策的监督者而不是实施者,同时也有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对于培育社会自我向善、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市长奚正平这样说道。

“社会能办好的都交给社会办,”政府通过购买保险服务对见义勇为进行兜底,并将自然灾害也估算在内,可谓一举多得。“一元民生保险”这样的思路转变所促成的合作模式,看似是政府将责任分摊给了社会组织和保险行业,实则是责任的进一步厘清,政府不必事事亲力亲为,更应该做得是以规则守护人身份,确保监督在场,守护公平正义。

民生大礼包之解读二——

撑起“见义勇为”保护伞

倡导美德,政府有责任做得更好,相比于出台见义勇为的奖励办法来说,将见义勇为纳入保险项目,无疑是对见义勇为的另一制度保障。“一元民生保险”这样的保障政策,远远比事后单纯的奖励来得更让人放心,也更有实效性和长效性。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目前由于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我们看到了太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除了惋惜只剩无奈。如果这类事件重复上演,只会给‘见义勇为’者狠狠一刀,让更多的人寒心和痛心。而‘一元民生保险’针对见义勇为者的付出,事先做出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承诺。当每个人因见义勇为而受伤、受困时,政府的‘一元民生保险’犹如救星,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困难。”中国人保财险渭南市分公司总经理汪强说。

近年来,我国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然而,这光环背后不时发生的道德缺失现象却击痛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从小悦悦事件到“扶不扶”,从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到见义勇为致残后生活无保障,类似道德滑坡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社会道德底线,见义不想为、见义不敢为、见义不愿为的不良氛围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激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成为各地政府的一大心病。

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政府首当其责,然而却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服务对象的数量过多,而公共责任者往往无法多面兼顾、公平对待,因而个体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元民生保险”的诞生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点。其既有普惠性,又有公平性,更具有事前防范作用,给每个人释放了明确的信号,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我们需要‘一元民生保险’这样的政策,它能现实地推动更多普通人见义勇为,每个社会中都有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人,这类人在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时常常退避三舍,而出于对结果的不确定的担忧,常常会令想见义勇为的人也会随之亦步亦趋。只有通过现实的政策设计,减少这些担忧,使有心见义勇为的人不断增多,以后的机会主义者才会越来越少,良好社会风尚的树立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渭南师范学院新闻系的杨同学很认同这种鼓励“见义勇为”的新方式。

这次的“一元民生保险”,主要由各地民政部门牵头,财政部门出资,政府只是作为投保人,相关的赔付工作由保险公司具体执行,而最终受益人是广大群众。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在24小时内直接赶赴现场,对保险事故进行现场勘查定损,确定理赔方案,并在7个工作日内将赔款拨付到被保险人账户或者保险受益人账户,最高可获赔5.5万元。此外,本次保险范围还打破了户籍限制,凡是本市常住人口在大陆境内,暂住人口在渭南境内因见义勇为或者自然灾害受伤害都可以申报“一元民生保险”理赔。

“‘一元民生保险’的理赔分为死亡理赔、医疗理赔和伤残理赔三种,其中,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因见义勇为或者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的,每人赔偿5万元;因见义勇为或者自然灾害导致受伤进行急诊、抢救、住院治疗的,每人一个保险期内医疗费用赔偿限额5000元。”中国人保财险渭南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屈小虎介绍道。

“‘见义勇为’这个险种以前是没有的,这次由政府出面投保见义勇为责任险,在全市范围内提倡见险有人救,见难有人帮,见恶有人管、见善有人助的见义勇为行为,改善社会治安和风气的同时还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一把保护伞,实在应该为这个别出心裁的‘保险’点个赞!”韩城市新城区兴盛里社区赵杏花对“一元民生保险”赞不绝口。

民生大礼包解读三——

填补“民生保障”空白点

“一元民生保险”,“一个险种两种责任”是典型的社会公益性产品,保障的受益群体广泛且涵盖的风险特殊。这不仅能使被保险人和保险受益人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济,也是对现有政策性民生保障的有效补充。

“‘一元民生保险’承担保险责任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风、暴雨、崖崩、雷击、洪水、龙卷风、飑线、泥石流、突发性滑坡、冰雹等,以前对这些灾害的救助仅限于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而‘一元民生保险’的实施将完善我市灾害保障体系,对于保障群众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作用不可小觑啊!”屈小虎详细的解释了“一元民生保险”承担的自然灾害责任。

对于自然灾害较多的渭南来说,从物质层面及时缓解受灾群众的损失,这无疑有效地填补了多年的“民生保障”空白点。

众所周知,我市南部区县地处秦岭山区,加之渭河、洛河贯穿渭北多县,地形十分复杂,极端天气频发,仅就2013年来说,去年6月期间,连续雷雨天气引发洪涝灾害,致使临渭区、潼关、蒲城一区两县4万余人受灾,400余间房屋倒塌,2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1700余人不得不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0余万元,受灾群众急需生活救助。而“一元民生保险”开办的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使受灾群众的人身伤亡和医疗费用支出,都能得到保险及时补偿,有效地减少了政府灾后的救助压力。

“一元钱事小,体现的却是政府的关怀之情,滋润的是华阴几十万人的心啊。当受到自然灾害侵害时,这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保险赔付’,不仅能够解决燃眉之急,还能温暖一个时间段,真的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华阴市赵新旺说。

“对于这样的做法,不仅应当鼓励和提倡,还应持续扩大化和普及化,使之涵盖到个人更多的权利,比如‘失业险’、‘伤害险’、‘意外险’等等。由此既分担了政府灾后救济救助的责任,又让公众的权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中国人保财险渭南分公司总经理汪强说。

自渭南市“一元民生保险”实施意见下发后,我市各县(市、区)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迅速安排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及时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华阴市、韩城市已经签订了“一元民生保险”保单,将这项民心所望的工程落到了实处。

保险大家并不陌生,但是由政府投保的“民生险”却让人眼前一亮。这不仅是由于在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案例频频出现的情况下,公众十分期待政府拿出尽可能多的措施降低见义勇为的风险,守护社会正义;还由于它附加着更宽广的民生保障,把自然灾害纳入这项险种当中,填补灾害保障体系的盲点。据统计,目前,渭南市户籍人口约为560万,暂住人口约10万余人,当地政府签订保单后,这些人都可以享受“一元民生保险”规定的赔付内容。

在“一元民生保险”这个民生大礼包里,一元钱的价值超乎想象,它呵护了道德,保障了民生。我们不禁为政府送出的这个“民生大礼包”拍手叫好!


]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渭南市举行“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详细]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促进全院干警凝心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