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日全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渭南市潼关县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将教育整顿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着眼、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立足岗位实际,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随着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展开,一个个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逐步破解,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
坚持开门纳谏,注重倾听民意
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多渠道征求各方意见。该县政法单位坚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主动举行新闻发布会、召开10余场次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干警走村入户征求群众对政法工作建议,切实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认真梳理问题建议,用心用力解决实际困难。在坚持开门搞整顿,将广泛征求的73条意见建议条全部整改到位的基础上,该县政法单位还认真梳理了交通出行、办户办证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通过市容交通环境“百日大整治”活动、身份证“无证通办”等工作,用心用力解决社会关切、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闹心事、操心事、关心事、揪心事。
主动走进群众,深入了解群众期盼。一方面,该县政法单位“一把手”带着问题走进城关镇、代字营镇等村镇社区,主动贴近群众,深入了解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所期所盼,积极改进作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党员干部通过深入矛盾纠纷易发地、治安隐患集中地、服务群众第一线,走访工业园区、商店商铺、辖区群众,通过和服务对象、特殊群体、困难企业、困难群众等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梳理在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尽职尽责抓好落实。
聚焦群众利益 解决突出问题
聚焦群众反映问题,研究制定项目清单,逐一落实,逐条销号。目前,县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先后两批共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93项,为群众办实事584件,受到群众赞扬。通过将一份份“需求清单”转化为办实事的“便民清单”,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思路、新途径,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殷切需求,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入法治宣传,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法律。全县政法各单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帮扶村户,助推法治乡村建设。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举办法治报告进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宣讲涉农涉企热点、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问题,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办好群众暖心事。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政法各部门还立足各自工作职能,主动延伸执法司法服务,提供“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服务活动”,通过积极开展“破小案,暖民心”、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门调解案件等措施,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完善体制机制 实现长治长效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教育整顿成果。随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不断推向深入,政法各单位针对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所暴露出的司法突出问题,找准“病灶”,检视“病因”,深挖“病根”,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有机结合、猛药治疴与溯源治本相互贯通,分类施策,靶向治疗,边查边改边治边建,“查改治建”一体推进,建立健全正风肃纪、执法司法制约监督、素质能力提升、政法干部交流轮岗等长效机制,确保系统除掉“病根”,不断巩固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
全面推进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智慧政法”建设。通过打造窗口化、一站式平台,推进一站式纠纷化解改革,使更多事项让群众就近办、网上办。如县法院依托“智慧平台”提供在线立案、交费工作,依托微信平台开展民事案件调解、送达等业务,缩短了平均办案周期,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不断提高案件质效。县检察院开创未成年人法治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四色教育”等专项活动,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县公安局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创新推出户政服务。司法行政机关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系列主题活动,为全县群众提供了各类法律服务。
据悉,该县将会继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常态化开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执法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