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三年为期总目标和今年“深挖根治”“长效常治”目标任务,在保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狠抓行业监管,强化执法检查,发挥职能优势,突出行业乱象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全年共出动各级执法人员64237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7322家(次),当场处罚566件,立案调查239件,办结投诉、查处涉乱案件797件,发现无证经营8家、停业整顿8家,摸排出涉乱线索58条,移交市公安机关线索1条。在保障良好的市场环境下,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情况也在2018、2019年、均稳居全省前三位。
一、保持思想悟性,强化政治站位。坚定思想不动摇,不麻痹。坚持每周例会,实时跟进扫黑动态,学习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专项斗争的努力方向。市文旅局先后召开扫黑除恶党组(扩大)会13次,全体干部大会9次,组织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市场监管工作会、扫黑除恶调研工作推进会3次,针对省、市两级及省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的督导检查,召开多次督办问题整改专题会,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行再部署和再落实,结合各项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强化组织机构,始终保持完整独立的运转机制。成立局党组书记担任组长,局长担任副组长的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一名副局长任主任。挑选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组成的工作专班,负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日常综合协调、宣传信息报道、线索摸排核查和台账资料整理等工作。依据所制定的小组工作保密、信息报送、督导检查、线索移交等相关制度及规定,形成长效常治机制,有效有序的开展扫黑除恶日常工作。周密安排部署,建构领导机制。及时调整完善文化和旅游行业扫黑除恶的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建立起领导区域分工“责任田”机制和督导检查机制。按照文化、旅游、文物三大领域板块分区,以业务科室负责牵头,以开展“无黑无恶无乱”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加大基层社会治安整治和行业乱象治理,确保行业系统专项斗争整体工作层层推进,从而全面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市局党组先后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督查13次,详细了解行业领域扫黑除恶工作动态,实地查看地区整治情况,对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与全市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及执法机构、各景区管委会、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机关各科长等70余人,签定承诺书,立下军令状,保障机制实施运行。
二、保持工作秉性,狠抓监管职能。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六清”行动进展,完善平安建设体系的构建,主动摸排线索、准确掌握底数,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管整治与日常检查。各县市区综合执法机构与经营主体均签订《安全经营承诺书》,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黑恶势力的滋生蔓延。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环境。市文旅局分别对全市800余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开展了诸如:春季“新风潮”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五一国庆中秋”节假日期间整治大检查、暑期文娱市场专项整治、网络“护苗”专项整治、文化市场交叉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对市县、城乡结合部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与未实名登记、非法出版物经营等突出问题,对在歌厅、舞厅、游戏厅、棋牌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开设赌场、容留和强迫妇女卖淫、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涉嫌提供违规产品、娱乐场所涉嫌安全隐患等违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由于受疫情影响,较多文娱产业受挫未正常营业,但市文旅局仍然严格执法,保障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治旅游市场秩序。针对旅游市场可能出现的“四黑”(黑导、黑社、黑车、黑店),欺客宰客、围追兜售、抢客拉客、“不合理加价游”“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行为,市文旅局重点对旅游景区及周边购物场所扎实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累计摸排涉乱线索9条。对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三方“体检式”暗访发现的3家旅行社涉嫌差异加价、旅游景区厕所不合标、旅游景区举报投诉不畅通等现象问题进行追查并督促整改落实。开展全市“百名文化旅游义务监督员”的招募活动,为下一步加快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再添动力。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在打击文物犯罪活动中,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原则,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对群众举报的蒲城唐景陵保护范围内违规新建坟墓、富平“帝王陵文化研究会”进行“考古考察”“模拟考古”等非法文物活动、富平唐简陵核心区保护范围内违法建设农业项目(建房、修路)等3起文物涉乱案件进行再追踪、全过程再督查督办,坚决杜绝了此类违法案件的再次发生。进一步强化督办落实。按照中央督导组在陕督导召开的三次工作对接会上交办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市文旅局自觉对标对表,主动认账认领,列出问题清单18项,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整改期限,实行销号管理,已按要求整改完成。对没有发现的有关问题,全面做好自查自纠。将长效常治机制传导压实到实处。对于各县市区涉及“三书一函”相关信息进行仔细梳理、筛查,高度重视其中反映的行业问题,研讨座谈,建立市县两级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及时止损,及时堵塞相关行业管理漏洞。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狠抓执法办案,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及时向行业通报查处结果,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形成高压态势,营造文化和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涉黄、涉赌、涉黑涉恶等案件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通报同级扫黑办。截止目前,本系统暂无涉黑涉恶案件发生。
三、保持传导韧性,搞好宣传教化。市文旅局依托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等文化阵地,将扫黑除恶宣传教育与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扫黄打非”进基层(社区)、文化下乡、文化进基层等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在市县、城乡结合区域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文艺活动370场,参与人数达28230人/次.省级非遗传承人创作的扫黑除恶系列剪纸作品;澄城县编排的秦腔“扫黑除恶保平安”;白水县编排的音乐快板剧“扫黑除恶谱新篇”等一连串喜闻乐见的作品获得群众好评,切实做到“主战场”扫黑除恶宣传不间断。同时充分利用网站、新媒体等平台,线上线下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工作。在相关文化和旅游行业领域(网吧、KTV、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文博单位等)开展社会面宣传,全市累计悬挂宣传标语共计2223条,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2549条;制作灯箱广告212个、宣传栏750栏;宣传海报印制17133张、印制发放宣传信息46530单(册)上门宣传2744场。同时拓展新业态新媒体平台,在市局门户网站上开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栏;开通“渭你而来”微信公众号,常态化发布扫黑除恶工作动态;与华山网、渭南广播电视台等平台合作,开设“扫黑除恶 渭南亮剑”专题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平台累计发布图文和视频新闻稿件信息123条,制作节目10期,微博85条,微信4254条,手机短信1485条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仍将严格按照中省市的部署要求,继续鼓足干劲,持续巩固提升,推动文旅行业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开展,为构建全市平安建设、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履行好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