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渭南市委组织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省市部署要求,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政治任务,紧扣“六清六建”,聚焦源头治理、长效常治目标,以党建“留心护根”工程为统领,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化提升村级带头人队伍、抓实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推行“小微权力清单”、深化标准化创建为重点,强组织、强队伍、强服务,建立健全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的长效机制,夯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建立“一项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八个一双签双述”整顿工作机制(“八个一”即由一名县级领导带队、一个市县部门帮扶、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本问题清单、一本整顿台账、一份整改承诺书、一张群众评议表、一张联审验收单;“双签”即县(市、区)委书记分别与镇(街道)党委书记、包联县级领导签订目标责任书;“双述”即县(市、区)委书记向市委党建述职要述整顿成果,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向市委组织部部务会专题述职整顿情况),压实工作责任,集中发力整建。同时,将整顿工作纳入党建考核,每季度暗访督查并通报反馈, 召开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推进会,听取专题述职,研究推进措施。三年来,累计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577个,健全完善村级制度160个,化解矛盾问题53个,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问题79个。
严把“一处关口”,优化提升村(社区)带头人队伍。2018年村“两委”换届中,建立候选人县级部门联审机制,严格按照“五选八不选”要求,严把人选关,共取消176名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资格,坚决防止涉黑涉恶等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2019年,将扫黑除恶与“一肩挑”工作统筹推进,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村干部“大起底”,会同民政、纪委监委等10个部门制定《村(社区)干部资格审查清单》,通过换届“回头看”调整一批、软弱涣散整顿调整一批、届中缺额补配调整一批、优化干部结构调整一批,将“一肩挑”比例提升至98.9%,并对“一肩挑”人员能力素质强、工作基础好的88个村,由县级领导包抓打造示范样板,带动整体提升。
严格“一个备案”,抓实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从严选任程序、从严管理考核、强化激励保障、储备后备力量四方面提出明确措施,落细落实提名任用必联审、学习培训必常态、重大事项必报备、推优评先必把关、考核惩处必报核、后备力量必统筹“六必”要求,抓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同时,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培养力度,从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优秀青年中培养村级后备力量5456人,达到每村2名,并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专学历提升班,选派146名村级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教育提升。
推行“一份清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制定《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和村民小组长责任清单》,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规范“四议两公开”程序,实行事前普遍提醒谈话、事中专项提醒谈话、事后纠错提醒谈话“三个提醒”,进一步规范明晰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事项,提升村干部法纪意识、综合素质,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效防范“村霸”问题发生。
坚持“一套标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党建工作基本规范》,重点围绕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运行、经费保障、场所建设“七个标准化”,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争百强、创示范,村村达标”活动,坚持将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坚决避免“七个标准化”空对空、落不实。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示范村61个,市级示范村130个,2039个村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达标率98%,村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提升,为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