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首页 >渭南法院 >正文
强审判 提质效 增公信 2019年渭南市中院审判质效位居全省前列(组图)
时间:2020-06-29 作者: 马华莉 来源:陕西网
【字体: 打印

6月29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永强作工作报告。

陕西网(记者 马华莉)6月29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通过了大会选举办法。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永强作工作报告。

2019年,市中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强审判、提质效、增公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市中院受理案件7137件,结案6630件,同比分别上升4.42%和2.66%。全市法院受理案件65585件,结案61547件,同比分别上升11.55%和12.83%;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55%,审判质效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忠实履行审判职责,服务全市工作大局

以扫黑除恶为重点,着力推动平安渭南建设。全市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463件,惩治罪犯3093人。从快从严审结宋战军、牛红战、黄毅等涉黑恶案件40件409人,判处没收财产、罚金1300余万元。华阴法院扫黑除恶工作受到省委政法委充分肯定。审结杀人、伤害、抢劫等案件321件。审结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罗智峰受贿、市移民局原局长王健康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28件44人。市中院刑事审判工作经验在全省法院交流推广。准确适用认罪认罚刑事政策,对1430名被告人从宽处罚。严格落实减刑假释规定,对2407名罪犯减刑或假释。在全省率先完成43名罪犯赦免刑罚工作。市中院刑二庭、审监庭分别被表彰为全国、全省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稳妥审理商事纠纷,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法院审结一审商事案件9785件。审结买卖合同、建设工程等纠纷4297件。审结涉金融机构借贷等纠纷2385件。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1180件。审结物权股权等纠纷993件、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140件。主动依法促成“润泽地产”“九龙贸易”等4家企业破产重生,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合法利益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大荔法院破产案件审判经验在全省推广。

依法化解民事纠纷,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市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24776件。及时审结农村土地、成员权益纠纷和涉贫案件412件。快审快结教育医疗、劳动就业、侵权赔偿等案件679件,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700余万元。稳妥审结婚姻、赡养等家事案件10085件。蒲城法院被表彰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审结涉军案件143件,调撤率达76.2%。市中院民一庭被表彰为全国法院“停偿”工作先进集体。

发挥行政审判职能,着力促进法治渭南建设。全市法院审执结一审行政案件1013件。协调解决行政争议148件。大力支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审结公益诉讼案件7件。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执结非诉执行案件446件1.2亿余元。及时向政府报送《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向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建议35份,促进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执行措施,着力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全市法院执结案件16878件,执行到位金额25亿余元,执行收结案保持良性循环。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实施“一个中枢、两个维度、三类团队”的运行模式。持续开展“三秦飓风”、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等行动,全市法院拘留、罚款477人次,对5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判处刑罚。加强执行联动机制常态化运转,积极发挥44个成员单位联合惩戒作用,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651例,限制高消费11145人次,限制出境510人次,促使1100余名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体系逐步形成。

全面加强法院管理,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坚持审判质效第一要义,聚焦短板弱项,狠抓发改案件“交换意见、带案指导、逐案剖析、会商研判”四个环节,严把“法定审限内结案、延长审限审批、长期未结案清理”三个关口,审判质效核心指标保持领先。市中院一审案件发改数同比下降29%,全市法院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同比提高8.77个百分点,“强审判、提质效、增公信”工作受到省法院充分肯定。

进一步深化司法为民。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引入律师、专业调解委员会进驻诉讼服务中心, 113名特邀调解员在“人民法院网络调解平台”参与调解,线下线上并行的诉前调解机制不断完善,全市法院诉前化解矛盾纠纷2520件。加快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努力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现代诉讼服务中心。积极落实司法援助制度,市中院为确有困难的民营企业、贫困户减免缓诉讼费37万余元,为困难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139万余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法院克服困难,快审快结涉疫犯罪案件3件5人,通过“法院微庭审”办结案件3600余件,确保了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

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全面加强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全市法院网上公开裁判文书61898份,网络直播案件庭审2123件,65万余人在线实时观看。即时发布重点工作部署、重大案件进展情况,全年发布各类信息2700余条。积极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活动,全市法院就地开庭审理案件6200余件。两级法院院长每月轮流在市广播电视台《环境热线》开展法制宣传,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法治渭南》节目48期。市中院被表彰为全市“七五”普法先进集体。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不断深化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改革目标,明确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进一步落实。健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机制,市中院院庭长办案4626件,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中院成立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专业委员会,研究重大、疑难案件109件,更好地发挥了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的宏观指导职能。

不断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和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促进庭审实质化。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全市法院一审案件陪审率达75.03%,人民陪审员参审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强。深入开展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全市法院速裁结案6733件,平均用时18.49天,逐步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审判工作全面提速。市中院案件繁简分流改革被表彰为全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不断深化组织管理体系改革。加快建立以法官为主体,以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及其他行政人员为辅助的人员分类管理机制,促进队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全市法院择优选升三、四级高级法官54名,补选员额法官16名,补录聘用制书记员24名。全面推进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设置合理、职责明晰、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市中院被市委深改委表彰为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单位。

坚持从严治院,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全面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法官干警初心使命意识不断增强。隆重举办全市法院首届“十佳法庭”“十佳法官”颁奖典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富平法院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司法优良传统,受到最高法院和省委充分肯定,淡村法庭被表彰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先进集体,成为全省法院政治建设的亮丽名片。

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先后组织800余人次参加业务培训58期,委托国家法官学院举办实务培训4期,395名员额法官全部得到轮训。坚持办好“青年法官论坛”和“东府法官学堂”,全市法院撰写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参阅案例201篇,2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19年案例》。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集中整改8个方面37个具体问题。切实加强警示教育,深化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举办“书廉倡廉促廉”书画摄影作品展,法官干警廉洁司法意识不断增强。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纪问责,全市法院党纪政务处分11人、诫勉谈话25人。

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改进工作

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积极配合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视察调研,向市人大专题汇报扫黑除恶、诉调对接等工作,主动邀请代表委员、各界群众2800余人次旁听审判、见证执行,2件代表建议案、3件委员提案、7件督办案全部办结,市中院被市人大常委会表彰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协表彰为提案承办先进单位。

2020年,全市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各级政法会议和法院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忠实履行审判职责服务大局,积极践行司法为民提升公信力,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增添新动能,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筑牢发展根基,努力实现“双进”目标,争创“四个一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创新诉讼服务,深化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为渭南市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6月29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


[编辑:王倩]

全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召开刘凯参加并讲话全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详细]

渭南政法网(通讯员郭晓军)4月16日,华阴市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