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省、市“追赶超越”要求,落实省《2017年信访工作要点》,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推动全市信访事项“六率”(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群众评价率、网上投诉占比率、系统应用率)工作考核指标明显提升,解决全市信访工作基础业务7个环节不规范和“六率”不高的问题,实现及时受理率97%以上、按期办结率97%以上、群众满意率96%以上、群众满意度评价率40%以上、网上投诉占比率50%以上、信访信息系统应用率100%的目标任务,我市针对去年以来信访工作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收集信访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研究方法,决定在全市开展信访工作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信访工作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活动从4月初开始,11月底结束,共8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4月1日至4月30日为排查梳理阶段。主要是对中省市交办群众评价不满意信访件,结合基础业务规范的要求进行 “回头看”,查找问题,对照信访事项办理的7个环节(受理、办理、答复、送达、信息录入、督查督办、复查复核),以及群众满意度、网上投诉占比、信访信息系统应用等4个方面的标准要求,对本单位基础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分类汇总,建立台账,并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时限,形成问题解决清单。
5月1日至6月30日为培训提高阶段。一是组织理论学习。各单位组织所属人员学习《信访条例》等12个政策法规文件,掌握文件内容。二是应知应会考核。在6月份市、县两级分别对信访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提升理论水平。三是加大宣传网上信访工作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宣传网上信访工作,使群众变“走访”为“网访”,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探索推行“信访代办员”工作机制,争取网上信访投诉占比不断上升。四是业务培训。各县(市、区)对本机关和乡镇部门的业务干部进行一次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知识培训,对信访量较大、基础业务薄弱的部门、镇(办)的信访工作人员加强检查指导,提高责任单位办理信访事项的质量标准。
7月1日至10月31日为整改提升阶段。各单位对照问题解决清单,制定切实可行、扎实具体的整改措施,着力对基础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信访事项对标,补齐短板,提升本单位的信访基础业务水平。一是开展信访案例“双评”活动。对本辖区4月份以来办理的信访事项,逐案进行评选,评选出“优秀信访案例”和“差评信访案例”,对中省市通报点名批评的、群众评价不满意的、因工作失误造成群众越级访或群体访的评为差评案例,各县(市、区)要重新纸质交办,剖析原因,对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回头望”,逐案对信访人进行回访,争取满意评价。各县(市、区)办理优秀的信访案例由市局推荐参加中省网上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二是召开推进会。市上根据各县(市、区)信访工作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在活动开展好的县(市、区)召开全市信访工作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推进会,学习先进经验,带动落后单位,提高全市信访工作基础业务规范建设的整体水平。
11月1日至11月30日为总结阶段。各县(市、区)对信访工作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认真进行总结研判,逐部门、逐乡镇进行督查验收。对工作敷衍了事,基础业务工作多次被点名批评通报的单位,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进行整改和补课。各单位对在活动开展中程序规范、办理及时、群众满意的信访案例进行展览推广,对业务精湛、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通报表彰。
通过4个环节的逐步推进,扎实落实中省关于加强信访工作基础业务的相关要求,提升全市信访工作基础业务水平,培养出一批业务精湛、工作一流的信访业务能手,使我市信访工作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