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看重死亡。
两千年前,太史公 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两千年来,无数伟大的死亡以各种形式在世间流传,一代代中国人的心潮随着这些死亡涌动,成片的“泰山”在涌动中 突起,盘踞心头。于是活着变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活着变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活着变成死后的泰山。活着的意义被抬高,被放大,让人高山仰止,战战兢 兢。
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人类终于达到了今天的地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自以为无与伦比,然而多数人所追求的,不过是三餐温饱,有家有室,与其他生物相比,似乎并无二致。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令人迷茫。
余华的《活着》,用平淡而冷静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中国式的悲剧。然而,这却是一个平凡的悲剧。主人公福贵是个平凡的农民,他的人生,虽然跌宕,但并不令 人震惊。语言淡漠,情节又不够吸引眼球,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却依然不忍卒读。整部小说透露出的温情,不管是亲人间的,还是人与动物间的,都让人感到暖 意。纵然福贵经历了如此的苦难,他仍是要和那头同名的老牛一起,认真地活下去。结尾处,福贵唱着歌,牵着牛,慢慢融入夕阳之中,在两个福贵的剪影之中,我 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活着其实是一种状态,是生命茁壮的过程,尽管这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可是对人生而言,重要的本来就不是凯旋的结果而 是战斗的过程。我们说福贵不幸,因为总是在他一生中不多的“好日子”和生活的“希望”来临时,受到命运给予的沉重打击。但其实他每时每刻又都是幸运的,因 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况且生命中毕竟有过爱,有过美好,有过希望,生活便有了些生气。同样因为这些,生命也能够在得到与失去中辗转成 长,变得厚重,拥有独一无二的印记。活着,活下去,用生命欢腾炽烈的力量感去迎战生活真实的苦难,用每一个精彩的过程证明自己是直面人生的真勇士。活着, 活下去,因为活着本来就是胜利。
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