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李师傅,您好!我是临渭交警大队的,您的钱包找到了吗?”
打电话的是临渭交警大队四中队形象岗班长王增鹏,这几天他为安徽客商李士伟丢钱包一事放心不下,多方联系,帮忙寻找。
11月26日下午,初来渭南考察的李士伟将钱包落在出租车上,当他意识到时,所乘的出租车已经消失在视线中。焦急中,他向正在附近执勤的王增鹏求援。
了解基本情况后,王增鹏一边宽慰对方,一边掏出手机拨110,之后又向电台反映,还特意强调要多播几遍。
在11月28日上午通电话时,得知李士伟正在为返程买票发愁时,王增鹏及时提供了解决办法,还答应继续寻找钱包。电话那头传来了数声“谢谢”。
就这样一件小事,值得尽心尽力付出吗?王增鹏的回答是肯定:“作为一名交警,要忠诚为民,把为民服务始终放在第一位,由过去单纯的管理向无限的服务转型。”
和王增鹏一样,四中队其余26名民警也一直在路上,路面是他们展示人生风采的大舞台。“人在路上,心在路上,形象在路上,服务在路上,爱民在路上”,这是他们的庄严承诺。
今年4月的一天,协警周彪规范地指挥着交通。就在这时,一辆私家车缓缓停在他跟前。他礼貌性地向对方打招呼,主动询问需要提供什么帮助,车主一句“得是有领导过来哩”让他有些不好意思。得知周彪只是正常执勤后,对方连声称赞。
“交警虽然不是明星,但每天有成千上万只眼睛看着,我的一言一行不仅关系着交警的形象,而且影响着渭南的大形象。”作为四中队形象岗的一员,周彪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四中队的形象代言人”。
每天早上,周彪都要对着镜子操练、整理仪表,检查完必备物品后,提前十分钟上早峰岗。工作中,他全身心投入,标准手势指挥,眼睛随时观察车流量,遇到违法状况时,及时上前纠正疏导,不厌其烦劝导,练就了手勤、眼勤、腿勤、嘴勤的“四勤工作法”。
有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常出现在前进路与乐天大街十字,周彪发现后,每次都会快步走到他跟前,推着轮椅,帮他过马路。对方起初不乐意,周彪劝说,这不仅为了他安全,更为了整个交通,后来他就欣然接受了。
类似的事,附近“马路人市”的师傅们都看在眼里,也经常协助。“这里交通秩序好,交警都尽职尽责。”李师傅说。
整治电动三轮车是一个难题。今年10月,四中队民警在小寨小学示意一辆电动三轮车靠边暂停。这位驾驶员右腿残疾,踩刹车有困难,停车时还将一个民警撞出数米远。
任凭民警如何劝说,对方始终不予配合。就这样,七八个民警轮番做思想工作才得以说服。民警把电动三轮车拖走,用警车把驾驶员送回了家。民警的诚心感动了对方,第二天对方家属就送来了感谢信。“纠正这样一起违法行为就用了2个小时,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民警田振宏说。
在临渭交警大队每月的“警星” 评选活动中,四中队自2013年以来已有12人上榜,其中6人两次当选,该中队成为“警星”最多的中队。他们探索出的“五个在路上”、“四勤工作法”等作法正成为渭南交警的一面旗帜。
“虽然工作环境差,但身处为民服务最前沿的我们,要常怀爱民之心,给老百姓更多的关怀,进一步规范执法,让渭南的交通更有序、更安全。”四中队队长李胜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