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伟发(右二)到白水县沙石坡村调研。
今年来,渭南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切实帮助解决扶贫点国计民生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从点滴做起,不断深化扶贫帮困成效,真心为民谋福祉,真情为民办实事,受到当地群众衷心爱戴和拥护,以实际行动传承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他们不断地以行动诠释着检察人的百姓情怀,是他们不变的追求。
推进群众路线改变机关作风
支撑检察事业长盛不衰的顶梁柱是要打造一支公正廉洁的执法队伍。只要每一位检察干警都能把权力当作一种惩恶扬善的道义、一种为民服务的责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接受法律和社会的监督,为民掌权、为民服务,才能成为一个个让人民群众信赖、敬仰、爱戴的“贴心人”。
渭南市检察院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过硬”要求,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开展“公正执法年”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根据中、省、市、县委统一部署,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坚持以学为先,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切实找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领导带头,广泛开展谈心谈话;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县委实施办法和市院具体实施意见;该院聚焦“四风”,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摸排、大宣讲”活动,向11个基层检察院、31个预防职务犯罪主体单位、64位人民监督员、3个包联扶贫村以及市纪委、市政法委、市委办等63个相关单位等发出了征求意见函,向215名在职、离退休干警发出征求意见表498份,对有关意见建议进行了整理,并填写上报了“六个清单”。
履行检察职能维护公平正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检察工作永恒的主题,只有强化检察职能,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检察长刘伟发如是说。为此,今年以来,该院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服从服务全市大局的首要政治任务,并针对全市维稳工作的实际,充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办案中做到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结合、区别对待。对于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犯罪,做到快捕快诉;对于发生在未成年人、老年人、邻里、亲朋之间社会危害性较小的伤害案件,从有效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平安和谐建设出发,能不捕则不捕,能不诉则不诉;对于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人员众多的案件,注重教育与打击并重,最大限度的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围绕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今年来,该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909件1493人,批准和决定逮捕795件1269人;受理审查起诉刑事案件1095件1974人,提起公诉878件1434人。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落实检察环节各项措施,促进了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有效地打击了犯罪,维护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
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该院还坚持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维护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实行办案责任制,量化管理,定期不定期的走访纪委、信访、审计等重点部门了解情况,搜集线索,提高成案率。按照中、省、市委和高检、省院的决策部署,以开展查办职务犯罪“聚力反腐行动”为载体,以建设侦查一体化机制为抓手,不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更加重视预防,努力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截至7月底,共立查职务犯罪案件120件187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90.9万元。以开展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为抓手,严肃查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贪污贿赂案件。始终坚持把群众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作为查办案件的重点,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99件147人。以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为抓手,积极查办重点领域渎职侵权犯罪。今年1至7月份,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21件40人,其中玩忽职守案15件27人,滥用职权案4件9人,循私舞弊案1件2人,虐待被监管人案1件2人。重特大案件3件。侦查终结并移送起诉11件22人,提起公诉3件6人,法院作有罪判决3件6人。
深化扶贫帮困真情为民办事
今年来,渭南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切实帮助解决扶贫点国计民生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从点滴做起,不断深化扶贫帮困成效,真心为民谋福祉,真情为民办实事,受到当地群众衷心爱戴和拥护,以实际行动传承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他们不断地以行动诠释着检察人的百姓情怀,是他们不变的追求。
该院承担了富平县南社乡解放村的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和富平县宫里镇大樊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面对新任务、新要求,该院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帮扶工作具体事宜。选拔了年富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中青年后备干部成立了两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蹲点开展帮扶工作。检察长刘伟发亲自带领工作队赴包联村进行摸底调研,雷鸣副检察长两次带工作队到富平县参加对接会。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自5月28日参加完培训会后,即开始入住解放村,驻村蹲点开展帮扶工作。在前期贫困户识别的基础上,逐组逐户进行走访摸底,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苦户进行全面核查,对新产生的贫困户进行补充登记,对漏报的贫苦户进行调查登记。
该院还安排院领导到去年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调研的临渭区五个办事处、富平县7个行政村进行了回访。在回访工作中,院领导成员亲赴回复问题、征求新的意见建议,没有直接去到乡镇、管区和村干部家里,而是直接到群众家里了解去年反映问题解决落实情况,群众高兴地说:“市委安排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始有终,焦裕禄式的干部又回来了!”如今,去年群众向该院反映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市院11名班子成员对去年征求的35个问题进行回复,已经解决26个,涉及水、电、路、环境污染等9个方面的问题正在解决之中。在此基础上,该院结合今年开展的“一村一警”活动,在每月第二个工作日组织干警到包联村开展工作,倾听民声,广纳建议。深入村组宣讲法律政策法规,解答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疑难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并主动听取群众对于该院在工作作风、党建和为民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走访,了解部分家庭面临的教育、生活、医疗等困难,积极与当地各级部门联系,力所能及的解决困难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共发出份125份征求意见函,征求意见或建议均整理成册,便于在今后工作中借鉴、指导和落实。
一道道深深的车辙,一个个扎实的脚印,广大干警把脚深深地扎进了这片泥土,真情实意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实打实为民做事已蔚然成风,检民之间的感情在交流中不断深化。而在干警记下的一本本民情日志里,我们看到了民情的交融和村情的记录,感受到了这支队伍作风的转变。一位村民感慨道:“就这样发展下去,大伙的收入就有保障了。”正是由于该院每一位民警心中牢固铭记着“老百姓的事,不管大小,都是大事”这句话,因坚持把爱民、便民、利民、护民、亲民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赢得了民众的信赖和赞誉。
畅通诉讼渠道创新接访方式
涉检信访工作作为基层检察机关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渭南市检察院跳出老框框,成立了“畅通诉讼渠道,创新接访方式”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畅通诉讼渠道,创新接访方式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每月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创新工作。
开展“三集中”活动。该院结合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切实开展“集中排查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信访问题、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活动,要求控申处、案管办及个业务部门热情、文明接待来访群众,尽最大能力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处理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和警民关系,提升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
“四位一体”,畅通诉讼渠道。对检察外网上去群众举报栏目进行了维护,落实了信息中心和控申处专门人员的责任,确保了网上受理在线举报畅通,在日常工作和节假日,还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群众来电话有人接;在正常工作日安排工作人员在市政府信访接待大厅、该院接待室值班,确保来人有人接待。检察长周四接待,其他院领导按照安排接待。在来访环节启用《来访接待情况书面告知书》,给群众一个明确的处理意见,使在群众来信、来访、来电话、网上举报申诉畅通,“四位一体”的群众诉求受理渠道使群众有诉可访、有求能诉、诉求必处。
“三个结合”,创新接访方式。在创新接访方式工作中,把争创“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渭南市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寓于日常接待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专兼职接访相结合。控申部门将一名生活经验丰富并且仔细耐心的老检察员作为固定的专职接待员,控申处其他干警轮流担任接待员,确保随时有2名干警专职进行接待,同时还有其他业务部门的案件承办人、部门负责人以及院领导根据需要适时兼职参与接待。下访与巡访工作相结合。控申部门以举报宣传和带案下访活动为契机,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农村乡镇、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接地气、察民情,主动开展法制宣传,接受群众的控告举报和申诉,进行释法说理、帮困救助和息诉罢访工作。今年5月份渭南市检察院接待室被省院授予全省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
繁花千朵终成往,继往开来方是金。承载着成功与收获的喜悦,该院全院干警精神抖擞,豪情满怀,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大道上永不止步,今后,他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工作思路,去迎接前进途中更严峻的挑战,去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实践为民,才能永葆鱼水情深。渭南市人民检察院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解民难、排民忧”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落脚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把教育实践活动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坚持问题导向,边学习、边查找、边整改,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将各项服务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百姓心坎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给检察事业带来的新变化。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