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瓜果飘香。蒲城县党睦镇是西瓜主产区,目前正值西瓜销售时节,这个旺季农户的腰包鼓起了,但背后也会有“甜蜜烦恼”。田间法庭如何护航“甜蜜产业”?守护老百姓的“果篮子”“钱袋子”?7月9日上午10点,《环境热线》走进蒲城县人民法院党睦人民法庭,和听众网友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基层法庭解“法结”,更解“心结”的创新解纷措施。
党睦镇农产品集中销售旺季和销售特点
党睦镇西甜瓜的大量上市一般在当年的五、六月份,辣椒等蔬菜是在九、十月份。另外,党睦法庭辖区内也大量种植酥梨、葡萄,基本上也是在秋季就大量上市了。每到当地果蔬成熟季,都会有大批外地客商前来采购,因此在当地也就产生了许多熟悉当地的种植情况、行业规则的果蔬代办。
果蔬主要的销售模式是外地的客商先找到当地的果蔬代办,并告知自己需要采购的果蔬品种、数量、规格、价格等,代办再根据客商要求去组织货源,帮助客商与农户订立购销合同,并从中挣取一定的代办费。
在销售农产品时,群众的主要矛盾纠纷起因是什么?
辖区群众存在的比较突出的矛盾,主要是农产品的质量和订立合同时的定金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交易的区域延伸和电商平台的发展,很多外地客商会选择在各电商平台上寻找货源,当地的代办也会在平台上寻找客商进行合作,所以很多外地客商现在不会亲自到现场进行采购,而是通过平台联系好当地代办,委托他们在当地寻找符合要求的货源,支付一部分定金,并随后在电商平台上联系好运输车辆,等待收货即可。这种交易方式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了采购时间,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各方对货物质量的认识和标准不一,以及协商过程的简略,容易产生纠纷;而且通常此类纠纷会涉及到客商、代办、农户三方利益。
帮助群众化解纠纷、顺利销售的创新工作方法
党睦人民法庭负责审理龙阳镇、龙池镇、党睦镇和陈庄镇的民商事案件,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其中龙阳、龙池两个镇是瓜果蔬菜较为集中的种植区域,党睦镇和陈庄镇集中种植酥梨和葡萄。这些产品都属于生鲜水果,不易保存,这就使得纠纷发生后由于保存证据的难度较大,需要法庭要及时处理纠纷。因此在2021年的时候,在龙阳镇设立了一个“巡回审判点”,集中处理涉瓜果种植、仓储、物流、销售、农资产品交易等相关矛盾纠纷,为此类案件开设“绿色通道”,快立快审,调判结合。党睦法庭充分发挥龙阳镇“巡回审判点”一线审判调解阵地作用,着力解决当地群众多发性问题。
法治宣传的方式和成效
党睦人民法庭为龙池镇人民政府举办的法律知识培训班学员授课,学员包括龙池镇各村经纪人、人民调解员、瓜果代办等70余人,实现了党睦法庭“以点带面”的基层辐射治理效能;开着普法解纷直通车直接到大棚农户身边,带卷下乡、以案释法,与群众相谈身边的法治故事、交流各自领域的经验所得;应邀参加陈庄镇政府举办的人大代表进校园、心系教育护平安暨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与各年级学生面对面交流。
以案释法强调如何在校园生活中做好自我保护、何种情况下需要寻求学校保护,以及家庭保护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等内容;党睦人民法庭还强化与村支两委的协调配合,积极组织村级基层干部学法、普法;同时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在集市上以分发日历、围裙等小活动吸引群众主动走上前来了解法律、认识法院、学习法治。
给群众的几点建议
在交易过程中,尤其注意保存证据,能够通过转账方式完成的,尽量避免现金交易,订立买卖合同时对于货物的质量、数量、单价等尽量以书面或者文字形式落实好。平时普法宣传的小册子多浏览多学习,只有知法懂法了,才能更好地用法。
以司法智慧服务乡村振兴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党睦人民法庭作为全省法院优秀人民法庭,通过“法庭+”模式,立足辖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针对瓜果种植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合同纠纷案件,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维护瓜农果农客商合法权益,守护了瓜果飘香,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到位的司法服务。
下一步,蒲城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司法为民初心,以司法智慧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优化辖区社会治理,为构建和谐稳定大美蒲城贡献更多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