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里徒步,重走渭华烽火路。通讯员 贺山珊 摄
“十人九足”的军民协同模拟现场。通讯员 贺山珊 摄
巍巍秦岭苍松肃穆,烈烈党旗迎风招展。
97年前,渭华起义的烽火划破西北夜空,数千志士高举镰刀锤头,以血肉之躯点燃革命希望;2025年6月28日至29日,126名身着藏蓝警服的新时代公安干警集结于渭华起义旧址,通过开展“党建实战情景沙盘推演”活动,循着先辈浸透鲜血的足迹,在11道险象环生的关卡中突破重围,在与“内鬼”的智慧博弈中锁定真相,以实战淬炼忠诚警魂。
12公里征途 见证信仰的力量
黎明破晓时分,学员身着统一作训服,在朝阳下组成整齐方阵。随着一声令下,队伍高举党旗,沿着当年起义部队行军路线开启12公里徒步征程。两个小时的跋涉中,汗水浸透了大家的衣衫,但没有人停下脚步,队伍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士气,口号声始终嘹亮——“忠诚向党,勇往直前”的呼喊,与97年前起义战士的脚步声遥相呼应。
渭华起义纪念馆,斑驳的青砖墙上“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标语依然清晰可辨。
展柜中带弹孔的军装、浸染着硝烟的武器、泛黄的革命家书,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讲解员讲到起义领导人唐澍牺牲时年仅25岁时,许多学员红了眼眶。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学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与当年起义战士的呐喊仿佛穿越时空交织共鸣。
这堂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见证、用心灵感悟的实景党课,为后续的“烽火征程”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动力。
时空穿越 肩负使命的跨越
实景党课的余温尚未散去,一场跨越时空的“热血较量”已悄然启幕。沿着先辈足迹完成12公里徒步,学员用脚步感知革命岁月的厚重。这份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恰似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通往烽火年代的“时空之门”。当渭华起义的枪炮声在投影幕布重现,一场跨越时空的使命传承,就此拉开帷幕……
“1928年5月,渭华起义的枪声划破长空……”随着主持人低沉而激昂的讲述,展厅内的灯光骤然暗下,投影幕布上战火纷飞的画面与历史影像交叠闪现。126名学员仿佛被时光洪流裹挟,瞬间“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尘封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起义军战士冲锋陷阵的呐喊声、枪炮轰鸣声,似在耳畔回响。
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学员被随机编入三支行动队。每个队员的作战服上都别上了特殊的身份牌,化身为渭华地区地下党组织成员,肩负起代号“炬火行动”的绝密任务——突破封锁,抢占“烽火台”,解救群众。
教官神色凝重,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员:“同志们,敌人已渗透我方内部,沿途不仅有明面上的关卡,更要警惕身边可能出现的背叛者。记住,每一次决策都关乎任务成败!”简短的警示,让现场气氛骤然紧张,也为这场穿越时空的挑战,埋下了充满悬念的伏笔。
极限挑战 淬炼铁军的锋芒
当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合拢,等待学员的,是更为激烈的实战考验,每一道关卡都是对忠诚、智慧与体能的立体淬炼。这不仅是一场模拟战斗,更是新时代公安铁军以极限挑战诠释初心、锻造锋芒的生动实践。
此行绝非坦途。3支行动队踏入模拟战场,11道关卡环环相扣——从筑牢战斗堡垒的火线建支部,到检验“革命本钱”的体能极限赛;从争分夺秒的枪械拆装,到“十人九足”的军民协同,每项任务都暗藏对党性、体能与智谋的多重淬炼。
教学楼前的“山下小站”,队员10分钟内完成支部选举、队旗绘制,模拟现场气氛紧张。网球场外的“机场”关卡,4×10米往返跑、仰卧起坐等四项挑战中,队员汗水浸透作训服,沙坑边缘的脚印见证着拼搏。乒乓球场的“野猪林”里,队员争分夺秒拆装枪械,金属零件碰撞声与秒表滴答声交织。
最具挑战性的是暗藏在队伍中的“内鬼”危机。每支队伍都潜伏着敌军奸细,他们会在关键时刻制造混乱、传递假情报。队员必须通过完成任务收集“红卡”,兑换揭露内奸的关键线索。这种“信任与背叛”的博弈,让整个行动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戏剧性。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角逐,两支队伍成功识破内奸,突破重重关卡,率先抵达秦岭烽火台。当第一簇“火苗”燃起,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这次活动不仅是体能和智慧的考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一名学员动情地说,“作为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我们要传承好革命先辈的精神,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场上,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活动在几名学员红歌串烧的激昂旋律中落下帷幕。
这场融徒步寻根、情景对抗与实战推演为一体的沉浸式党课,不仅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一堂锤炼公安铁军战斗力的“实战教学”。参训学员纷纷表示,今后将把沙盘推演中淬炼的团队协作、危机研判能力,转化为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的实战本领;将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转化为严格规范执法、守护万家安宁的实际行动;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过硬的本领,在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征程上,续写新时代公安铁军的忠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