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首页 >政法文化 >正文
也说劳动
时间:2024-10-31 作者: 贾重新 来源:渭南日报
【字体: 打印

也说劳动

作者:贾重新

微信图片_20241031081450

劳动,多少年来,总是萦绕在脑海里,每每说起劳动二字,就打心眼里高兴,因为劳动,已经渗入我的骨髓。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裤脚沾满泥土走过来的。

那个时候,回到家里,扫地擦桌子,端饭端碟子碗;烧锅搭炭,担水磨面;拉土拉粪,锄地犁地;特别是遇到农忙季节,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之中。记忆中,每当从学校和工作单位回老家,一踏进家门,看见啥农活,就干啥农活;啥活最要紧,就先干啥活。过去常听到左邻右舍的大人夸赞声:“新,这娃眼里有活的很,一回到家里,就去干农活。”

曾经老家还没有安装自来水,当年父母吃水是件大事。每到礼拜天休假,回到家里,进门要做的一件事,也是最紧要的事,就是找到水担和水桶,到村上水井挑水,直到水缸盛满水为止;有多少次遇到本生产队(组)的水井出现了问题,还要到邻生产队(组)水井去挑水;后来为了方便父母亲生活用水,专门在老家屋里后院,打了一眼吃水井,并且安装了小型抽水泵,直接将水抽到厨房水缸中。自从家里安装上了小小抽水泵,彻底解决了老家用水问题,直到村组上统一安装了自来水,家里再不为吃水发愁啦,我也不用一回到家里,急急忙忙去挑水了。

什么事都是学来的,也是培养出来的,劳动也一样。回想过去,跟随父亲生前,承担着家里主要劳力的劳动责任,用心尽力负责家里自留地的劳动和经营,以及后来村组所分责任田的耕作上。

说实话,我是从土地里劳动过来的,汗水洒在了田间地头。

这汗水,是艰辛的汗水,迫使我始终对劳动果实粒粒皆辛苦的深刻认知;这汗水,是喜悦的汗水,可获取劳动硕果和价值;这汗水,是希望的汗水,能带来向往美好幸福日子的愿望。

正像父亲生前所说:“土地是刮金板,只要人勤快,就有吃的、喝的。”对,只要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就会有收获、有价值、有希望。

曾记得,每年“三夏”大忙时节,劳动强度大,农活集中,时间紧张;像割麦、拉麦、摊场、翻场、碾场和扬麦,晒麦、强麦、装麦,样样活路,都得抓紧干。

在农村,麦子成熟,预示着农民一年丰收在望。每当这个关键时候,是父亲生前最着急、最担心、又最害怕的时候。着急的是:我家劳力少而且单薄,唯恐不能尽快通过劳动,把成熟的麦子颗粒归仓;担心的是:天灾人祸,也就是突然遇到狂风暴雨、连阴雨和大火等自然灾害;害怕的是:眼看到手的一料庄稼,或因其一场大风,或因其一场大雨,或因其一场大火,极有可能使即将成熟到手的麦子,毁于一旦。造成农民群众劳苦一年的成果,打了水漂。这样,不但影响正常家庭生产生活,而且波及一家人口粮问题,严重一点,关乎能否吃饱肚子的问题。正所谓“龙口夺食”,千百年来老百姓总结出来的哲理,不是不无道理的。

记得从八十年代初,我们家分的责任田,从六七亩,到后来的三四亩土地。刚实行土地责任制时,一家一户,除少有的机械外,基本上是靠人和家畜耕作;犁耧耙耱,收割碾打,播种施肥,浇水灌溉,间苗除草,田间管理,样样农活至今脑海中,浮现着父亲生前的身影;父亲为了一大家人的生活生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生前对粮食那么看重,因为他是从吃粮紧张年代走过来的。所以每年小麦成熟时节,他天天要到麦田观看,看哪一块地里的麦子黄了,快要成熟了,就考虑哪天去收割;唯恐成熟的麦子,不能及时收割碾打,做到颗粒归仓。

与此同时,父亲还要提前把夏收使用的农具准备好。像镰刀、架子车、撇绳,以及场里用的木锨、木叉,有四股叉、六股叉和十股叉,有三股铁叉,扫帚、推耙,还有簸箕、筛子、斗和口袋等等;这些不可或缺的农家具,父亲都是早早准备齐全,常常去流曲镇赶集,购买添置农具。可以说为了每年“三夏”,他都把心操碎了。

在那自留地和责任田耕作时代,由于田地分散不集中,大型农业机械还没有普及,即使有也在小田块地里无法使用,当年农村普遍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一家一户农田耕作,靠人力和牲畜,既劳苦又效率低,常常白天干一天,晚上还要加班再干。

记得多少年夏收,白天收割麦子,夜晚用架子车往回拉到麦场里。拉小麦时,在地里,一个人不好装架子车,有几年和爱人一同到地里拉麦子,因为她没有下过这样的苦,白天干一天农活,陪我晚上拉小麦,实在是走不动。但是,小麦总要抓紧往回拉,这样,到地里去时,我就用空架子车把她拉上,到地里,帮忙把架子车辕扶住,我便将一堆一堆收割好的麦子,装到架子车上,再用撇绳捆好麦子,然后我拉着装满架子车的小麦,在前面走,她跟在后面,遇到上坡时,帮忙向前推一把。就这样,一架子车一架子车,将一整块地收割的麦子拉到场里。常常拉麦子到深夜,为的是第二天摊场碾麦。因为农村是几家轮流碾场,也就是麦场不是一家一户用的。所以,村民都盼望轮流到自家碾场时,那天是个好天气;尤其是年龄长的老人们,最操心的就是老天爷千万不要下雨,不要狂风,不要阴天乌云。

有一年,天气比较好,我家顺利把麦子碾打完,从大清早漫场、摊场、笼场、翻场、圆场,然后碾场,碾场最早是用牛拉碌蹴(石磙)碾场,后来用手扶拖拉机或四轮拖拉机碾场。碾场中间还要再翻场,然后再碾一遍,最后起场。

说到起场,那是最紧张的,这个时候,人手一定要多;先要用木叉抖擞麦草,把麦草与麦子分离;再就是拾麦草行子,下来用捡叉,将麦草,打到场边堆放起来;捡叉,是一种碾场用来捡拾麦草的农具。同时,要用筛叉,一筛叉一筛叉排除,将短一点的麦草筛出来,再放到麦草堆上;最后,用推耙,将碾打出来的麦子,推到场中间,一边推一边用扫帚扫;等到麦子全部堆到一起,麦场总算拾掇完了,这时候已经到下午6时到7时多了,甚至更晚一点。接下来,就是扬麦;如果遇到有风,还要赶快扬场;也就是利用自然风,把麦糠与麦子吹开分离;否则,只能等候来了风,才能扬麦子。

忆想起来,夏收碾场,小麦场已经起完,天气特别炎热,劳累了一天,还要扬场,尽快把麦子扬出来,真是一件十分苦累的事情。有时候,到了傍晚时分,扬场需要风,但就是没有一丝风,再着急也没办法;只有等候风来了,才能趁风扬场。

有一年,场已经碾完,小麦堆起来,只等扬场。但风没有,我只能先回到家里,稍微休息一会儿,喝汤后,再来到场里,等有风了立马扬场。次日,6点多,风终于来了,一掀接着一掀扬,直到把麦糠与麦子全部分离,麦粒全部扬出来,心里才踏实,紧张的劳动,才算结束。

劳动人民在田野里,在土地上,年复一年,不停劳作,不停创造,不停收获。

我是在老家顺阳河畔,农村大地上、摸爬滚打长大的。至今,一身的泥土味,满脑子的劳动情。

劳动锻炼了我,劳动教育了我,劳动培养了我!

我热爱劳动,因为劳动光荣;学会劳动,因为劳动快乐;不怕劳动,因为劳动艰辛;向往劳动,因为劳动最有价值!

我喜欢劳动,因为我深深懂得: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总是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编辑:陈冰娟]

上一篇: 北海的风

下一篇: 漫游华东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渭南市举行“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详细]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促进全院干警凝心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