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法治,使命护航。
今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三个年”活动要求,牢牢把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依托,从解决法治环境、治安环境、服务环境等具体问题做起,以强有力的举措,稳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政法保障和有力法治支撑。
健全制度体系 夯实法治之基
《渭南市政法系统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持续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迅速在全市印发;政法委员会第一时间召开,传达、学习省、市会议精神,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在全市政法机关开展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审议通过;“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双包一解”“政法干警进千企”“送法进企业”等系列专项活动在全市政法系统如火如荼开展……
全市政法各单位努力建设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打造审慎包容的司法环境、奋力营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一系列硬举措纷纷出台。
市级政法各单位闻令而动,召开党委(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市中院立足形势需要、发展需要、群众需要,印发了《关于司法服务保障“三个年”活动的若干措施》,召开法企座谈会,印发《涉企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帮助企业提升市场主体依法合规意识。市检察院围绕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明确了刑事检察、民事检察等7个领域31条重点任务,以专项法律监督行动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市公安局召开了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深化“放管服”改革现场会,出台了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30条措施。市司法局印发了《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十项措施》,从制度上、组织上和纪律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基础。
积极走访调研,营造安商氛围。全市政法各单位依托《实施方案》,用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用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用专项活动破解涉企难题,以会议精神为指引,出台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县政法系统300余名领导干部开展“双包一解”活动,奔赴现场梳理企业和群众及基层干部反映的涉企问题232个,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22个,化解118个,化解率达96.7%。市委政法委领导深入重点粮油企业调研走访,实地解决问题。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审批服务、监督管理、打击犯罪职能,在全市开展春季治安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突出对企业项目周边的街道、宾馆、出租屋等重点场所的检查和整治,严厉打击、铁腕整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定期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安全整治行动,重点对项目内的易燃易爆物品保管、危化品存储、视频监控等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督促整改隐患漏洞。
同时,构建立体化、网格化巡防网,充分发挥交警、巡特警、派出所路面巡控力量作用,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向治安复杂地区、人流车流量大地段、案件多发地段和重点建设项目周边区域,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将“三见警”工作延伸至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建立巡逻防范预警机制,加强联合巡防,对意图违法人员形成强大的震慑。
聚焦主责主业 推进公正司法
今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能动司法,积极找准司法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破解民生难点,在公正司法上动真格。
市中院开展“三秦卫士”专项行动,针对涉及民生、营商环境等5类执行案件进行集中执行,对涉企案件坚持做到“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兑付”,开辟了民生案件“绿色通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执行案件,以“东秦锐士”“执行规范化提升”专项活动为依托,开展“两项活动”推进暨5万元以下小标的涉民生案件执行专项行动,真正体现执行工作关注的小案件、大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涉企执行案件申请执行金额18.4亿元,执行到位金额7亿元。
市公安局以华山“利剑”春季破案攻坚百日会战为载体,紧盯影响项目建设的突出违法犯罪,严密防范以暴力手段胁迫经营、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重点打击寻衅滋事、阻挠工程施工、干扰征地拆迁、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企业合法生产经营,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有序推进。1-5月,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916起,同比上升120.21%,强力净化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环境。
市司法局将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作为检验制度的一把“标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开展评价,先后对60余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实施后评估工作,严格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协调性、操作性、完善性、规范性、绩效性7个方面入手,认真扎实对文件开展“全面体检”,经评估修改文件5件,废止8件;同时,出台了《法律援助工作规则》《法律援助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援助制度规程,推行全市法律援助受理指派程序化、证明材料公开化、质量管理明细化、运行保障制度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的全方位监督管理,逐步实现全市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普惠化、均等化,切实为弱势群体提供基础性法律服务保障。
优化服务供给 推进简政放权
今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坚持以“便民利企”为目标,瞄准需求,纷纷将惠企政策落实落细落具体,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极大地提升了域内企业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信心。
市委政法委将项目单位“进门报备”变为业务干部“上门送备”,对有条件的部分重点项目实施“容缺+承诺”式登记备案,缩短办理时限,今年市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登记备案。市中院全面提升诉讼服务能力和水平,巩固和拓展司法便民利民举措,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市检察院采取案件评查、案件督办等方式,推进涉企案件依法公正稳妥办理。市公安局开展“送法进项目”活动,传授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自救、预防电信诈骗等知识宣传,防患于未然。从户籍、交警、出入境、民爆管理等方面,出台了30条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市司法局成立秦创原(渭南)法治服务保障中心,开展“百名律师进百企”活动,结合法治宣讲、防范处置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公司治理、提出政策建议等5项内容开展“七个一”法律服务,搭建律师服务民营企业新平台。截至5月,共开展法治宣传460场,办理涉企公证176件,办理涉企仲裁案件42件,办理涉企司法鉴定136件,办理企业员工法律援助120件。
在护航企业发展的路上,全市政法系统各单位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齐心助力“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和市场活力,让企业和投资者有更多获得感,让各类经营主体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