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田间向村民了解春耕生产安全情况
车管所民警向群众介绍24小时智慧车驾业务办理流程
派出所民警用“法理情”调解矛盾促和谐
临渭公安分局民警在“暖心警务会客厅”向群众宣讲反诈知识
丰收季节,民警在田间地头开展反诈宣传 (本版图片均由渭南市公安局提供)
季夏时节,秦东大地暑气渐浓,田野间却洋溢着蓬勃生机:蒲城县的酥梨缀满枝头,长势喜人;大荔县智能温室大棚里,冬枣褪去青涩,带着晶莹的水珠透出脆甜的光泽,正批量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华州区的樱桃、甜瓜刚完成采收,普罗旺斯西红柿又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尽是采摘的欢声笑语;韩城市工业园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与周边果园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共同勾勒出一幅农业兴旺、产业勃发的生动画卷。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稳。作为陕西农业大市,渭南始终将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压舱石”,近年来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向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转型,蹚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强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立足这一地域发展实际,市公安局紧扣公安主责主业,以全省公安机关“十大行动”和“百千工程”为抓手,将平安建设深度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全链条,创新构建“警力下沉、多元共治、服务前置、法治护航”的田间警务机制,让一支支“田间警务队”穿梭于大棚果园、村舍巷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守护平安,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平安动能。
兴农 扎根田间助产业 铺就增收致富路
“村集体樱桃大棚的蓄水池前两天刚竣工,这下樱桃灌溉的难题彻底解决了,多亏驻村民警跑前跑后帮忙协调。”5月16日,站在连片的樱桃大棚前,蒲城县党睦镇秦家村党支部副书记秦亮望着长势喜人的果实,难掩感激之情。
秦亮口中的驻村民警,是市公安局派驻秦家村工作队的队员。2023年7月,市公安局政治部直工处副处长罗振魁接过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带领徐军营、赵健两名队员扎根秦家村,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心思用在产业发展上。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没有产业支撑,富民强村就是空谈。”罗振魁驻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队员走遍全村各个村民小组,摸清土地条件、产业基础和村民诉求。结合秦家村地处渭北平原、光照充足的优势,工作队敲定了“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的发展方向:引进资金改造老旧果园,推广大棚樱桃种植技术,带动村民抱团发展。在工作队带动下,截至目前,秦家村及周边已有19户村民参与种植,大棚樱桃面积扩展到280亩,同步发展阳光玫瑰葡萄2000亩,老园改造的酥梨产业也完成品种升级,果园亩均收益同比增长超2000元。
产业起来了,平安不能掉队。工作队创新“警务+网格”管理模式,推动建成标准化的党睦派出所秦家村警务室,绘制全村网格分布图,组织民警、网格员、村民代表组成巡逻队,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交通安全劝导和食品药品安全排查。“现在村里不仅收入高了,小偷小摸也没了,晚上睡觉都踏实!”村民李大爷笑着说。
如今的秦家村,樱桃、葡萄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驻村工作队用实干赢得了村民的口碑,也让“平安”成为产业发展最硬的“底色”。
睦农 多元调解化纠纷 筑牢乡村和谐基石
“多亏民警及时调解,不然我这羊场怕是要耽误工期了。”5月15日,富平县齐村镇方井村村民张军看着重新开工的羊场,连连感叹。此前,他因羊场搭建占用邻居张建卫家部分土地引发纠纷,张建卫现场阻工,双方争执不下。驻村民警朱伟伟走访时得知情况,当即联系村书记、调解主任到场,讲法律、摆情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补偿协议,纠纷当天化解。
在农村,邻里地界、农资消费、土地权属等纠纷看似事小,若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影响农业生产、激化矛盾。市公安局以“百千工程”为抓手,推动“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将警务工作前移至田间地头,通过“背包警务”“田间调解”等方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求民警‘打起背包住村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摸清村里的‘家长里短’。”富平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白涛介绍。“背包警务”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走访单位、群众72823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105起,整改安全隐患971处。民警随身携带的“调解包”里,装着法律法规手册、纠纷登记本和便携式调解记录仪,走到哪里,矛盾调解就跟进到哪里。
在大荔县安仁镇,冬枣种植面积达9万亩,每到收获季,枣农与客商的价格争议、劳务纠纷时有发生。安仁派出所创新设立“冬枣矛盾纠纷快速调解中心”,联合果业协会、村义警组建专业调解队伍,采取“驻场调解+上门服务”模式,纠纷平均化解时间大大缩短。安一村党总支书记牛永新作为义警骨干,近两年调处纠纷上百起,被枣农称为“调解专家”。
市公安局还总结推广“查、研、分、调、访”五步解纷工作法:先排查隐患,再分析根源,分类施策调解,事后回访巩固,结合“警司律”联动机制,邀请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参与复杂纠纷调解。2025年1至5月,全市公安机关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683起,化解率达96%以上,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38%,平安和谐的乡村环境让农民可以安心搞生产。
安农 立体防控护丰收 守好群众“钱袋子”
“农忙时节,你们天天在路边、田间巡逻,我们种的吊篮西瓜从没丢过,省心多了!”4月29日,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村民张悠峰看着满地圆滚滚的西瓜,对巡逻民警原磊笑着说。针对农忙时节瓜果易被盗的特点,龙阳派出所组织 “田间巡逻队”,采取“步巡+车巡”模式,在傍晚、凌晨等重点时段加强值守,让村民安心劳作。
在华州区柳枝镇,樱桃、西红柿等果蔬成熟季,派出所将“流动警务室”直接设在果园旁:一张方桌、两条板凳,民警既受理报警求助,又调解交易纠纷。今年5月,果农李阳(化名)与外地客商约定收购7500公斤西瓜,客商却因市场价格波动临时毁约,民警通过“果农客商微信群”紧急联系其他买家,当天就帮李阳售完西瓜,避免损失2万余元。“流动警务室就在身边,遇到事找警察特别方便!”李阳说。
守护丰收,既要防“偷”,更要打“骗”。花椒是韩城市芝阳镇村民的主要经济作物,3月18日,椒农高先生等10余人报警称,被薛某以“高价收购花椒”为由骗取78700余斤花椒。芝阳派出所启动“小案快侦”机制,依托“现勘同步上案、数据实时共享”作战模式,12小时内就抓获了嫌疑人。“没想到这么快就破案了!”高先生激动地向民警连连致谢。
韩城市公安局针对涉农案件建立“三快四必”机制:三快——快指令、快处警、快挽损;四必——现场必勘、信息必采、监控必调、赃物必追。今年以来,已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则联合农业、市场监管部门,对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店开展常态化巡查,核查进销台账、检验报告,严查假冒伪劣农资,为农耕生产筑牢“安全防线”。
惠农 服务前置暖民心 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辨别假化肥有三招:一看包装标识是否规范,二查生产厂家资质,三比价格是否偏离市场……”2月26日,春耕正忙,澄城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警来到冯原镇田间,针对种植户开展了一场辨别劣质化肥农药的宣传活动。针对春耕时节农资诈骗高发的特点,民警还通过各村微信群推送预警信息,公布举报电话,让农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便民服务不止于宣传,更在“家门口”落地。在澄城县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公安窗口,68岁的张双才因腿脚不便,一早拄着拐杖来办理户籍业务。民警见状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全程协助填表、拍照,不到20分钟就办理完毕。
“本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这么快,公安服务太贴心了!”张双才连连称赞。
针对农村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激增的现状,公安交警部门将服务向县域延伸:除临渭区、渭南高新区外,全市县级车管所均能办理小型汽车登记和驾考业务;摩托车驾考题库新增田间道路安全案例题,民警还下乡“送考”,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领证。华阴市孟塬镇农民王师傅说:“以前考驾照要跑到市区,现在镇上就能考,不耽误农忙。”
从“流动车管所”进村办理牌照,到“12123老年人关怀界面”方便老人操作;从轻微事故“视频快处”,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疑难问题……渭南公安持续推出系列便民举措,精准对接农民需求,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助农 护航企业稳就业 架起警企连心桥
“刘主任,生产区还得多增加几个摄像头,夜间人员巡查频次也要加大……”6月10日,官池派出所民警王胜兴一大早来到大荔县陕西惠延机械有限公司,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防范。作为“企业警长”,王胜兴每周都会到企业走访,排查安全隐患,宣讲法律知识,协调解决员工户籍、子女入学等问题。
我市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大量农民就近就业。“企业警长”包干制同步跟进,为全市重点企业配备专属警长,延续“全程护航”服务模式,既保障生产安全,也及时回应员工实际需求。
针对农民工最关心的“欠薪”问题,公安机关联合人社、劳动监察部门建立“欠薪隐患定期排查”机制,深入工地、企业走访,对恶意欠薪案件快侦快办。“在家门口上班,工资有保障,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在韩城市工业园区务工的农民赵师傅说。
从田间警务队守护瓜果飘香,到企业警长护航项目建设;从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到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渭南公安以“警务深耕”绘就平安“丰”景,用“法治护航”筑牢强农之路。全市公安机关今后将始终把平安建设融入农业发展全链条,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为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公安力量!
如今的秦东大地,平安与丰收交织,法治与发展同行,一幅农业兴旺、农村和谐、农民幸福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