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走深走实,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渭南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艳琴带领民二庭审判团队走进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民法典进企业”专题普法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现场答疑”形式,为企业200余名业务骨干送上“法治套餐”,以司法力量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需求精准授课
筑牢合同风险“防火墙”
活动中,民二庭法官刘汉超以“民法典合同编实务解读与风险防范”为题,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围绕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全流程法律要点展开讲解,重点剖析电子合同效力认定、格式条款注意事项、违约救济途径等企业高频问题,并针对供应链管理、账款催收、证据留存等实务痛点提出风险防范建议。授课内容深入浅出,现场员工频频记录要点。企业员工侯珊表示:“法官用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对规范业务流程很有指导意义。”
问需于企靶向施策
共话法治营商“新路径”
讲座结束后,张艳琴副院长、民二庭庭长杨军与陕化公司高管、法务、业务部门负责人展开座谈对话,详细了解企业近年来在合同签订、追偿货款、质量异议等方面的司法需求,并针对企业提出的“先开票和到货同时发生存在的风险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质量争议,需要留存的证据”“物资采购合同中对方报价单和合同约定价款不一致,应以哪个为准”等具体问题逐一解答。双方还就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涉企纠纷多元化解等达成共识。企业副总兼法律顾问闫建怀表示:“法院主动上门送服务,既解答了法律困惑,更为我们依法经营注入强心剂。”
实时互动答疑解惑
法治护航“零距离”
活动特别设置互动问答环节,企业员工结合自身岗位踊跃提问。“对于买卖合同、建工合同起诉应提供什么证据,以及如何准备证据?”“购销合同中质保金条款的效力和期限问题”……法官团队现场“把脉开方”,从证据收集、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提供务实建议,并发放民法典等书籍200余份,实现“讲法律”与“解难题”深度融合。
厚植法治沃土
激活营商“一池春水”
此次民法典进企业活动是渭南中院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有效提升企业规范经营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下一步,渭南中院将持续深化送法进企长效机制,以更实举措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