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王省民,富平流曲镇炭村村人,1938年9月出生,1958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58年9月至1971年1月在炭村学校任教;1972年2月远家乡,奔赴祖国西部青海省,扎根西宁,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用智慧和才华,奉献人生,直至1999年9月光荣退休。2023年10月20日去世。
2024年8月16日,王老师魂归故里,在骨灰安葬仪式上,渭南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贾重新,作为学生,饱含深情,沉痛悼念王老师,追思缅怀王老师!
缅怀王省民老师
作者/贾重新
2024年8月16日
今天,在这里,学生我和大家,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缅怀王老师,悼念王老师!
王老师在炭村学校任教13年,是我的启蒙老师。
至今还记得:在炭村学校,紧邻大操场最西边那座教室里,王老师给我们小学生上课的场景:他站在三尺讲台,用心讲课,传道授业;用知识和智慧,教书育人;他是一位辛勤园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王老师从炭村走出,到祖国西部青海省西宁市工作。这,是我小小年龄,从父母亲和大人们口中获知的。
那么多年,相互没有联系,更不要说见面了。
可是,王老师一直在学生我的心中。
适逢一次,我到西宁出差,便想法联系上王老师住的地方,从而怀着激动而喜悦心情,前往家里看望王老师。
一进门,见了老师,像亲人一样,他是那样热情,那么高兴;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师生情谊。
当时,王老师80多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说话声音洪亮,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这一幕,好像就在眼前。
那次我以平常礼节看望王老师,也没有带多重礼品;但是,当我要离开返回的时候,王老师精心准备了青海当地特产,硬是让带上给我和我哥。现在想起来,此情此景,真让学生伤感动容。
其实,那次见老师,我就是想问问,当年为什么远离家乡炭村学校,离开挚爱的教育教学工作?
王老师坐在客厅沙发上,瞅着我,沉思而笑着对我说:“主要是为了生活。”
这沉思,是王老师对当年家境状况的满满回忆;这微笑,是王老师对未来人生前景的憧憬!
的确,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为了一大家子的生产生活,远离家乡,在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挑战自我,励志奉献,辛勤耕耘,努力工作。
王老师也就是这样,昂首走出流曲镇炭村,离开了熟悉而热爱的顺阳河畔,离开了眷恋而不忘的厚重故土,踏上西去征程,不畏艰难,远赴西北到西宁市,为实现既定的人生价值目标而努力奋进!
从此,王老师安下心,扎下根,以顽强意志,不服输的韧劲,先后在西宁市运输公司、经委、二轻工业学校、体改委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主任、科长、工会主席和调研员领导岗位上工作,把自己那份智慧和才华,奉献给了青海西宁市的建设和发展事业!
自从和王老师见了面,我和他经常保持电话联系。
我哥贾重庆,也是王老师的学生,他说王老师经常电话联系和问候。
可以说,王老师打心底里爱学生,他总是希望我们工作顺心如意,总是盼望我们家庭平安幸福!
多少次通电话,邀请王老师回老家时,带家人一块来渭南转转,王老师高兴地说:“好、好,我们一定来。”
王老师说好的,要来渭南看看,等待这一天,期盼这一天。
可是,就在2023年10月20日,这天,师母从西宁打来电话,悲伤的讲:“重新,告诉你不好的消息,你王老师病逝了”。
王老师因病去世,驾鹤西去,噩耗传来,学生十分悲痛,心里很是难过。
王老师走了,怎么突然就走了!
王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脑海;他那慈祥亲切的话语,依然回荡在耳旁。
王老师的去世,是党组织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是学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师;是家里相依濡沫的妻子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儿女孙子们失去了一位好爸爸、好爷爷!
此刻,我们在这里悼念王老师,缅怀王老师。就是要学习和弘扬王老师对工作和事业那份忠诚的精神,对社会和家庭那种热爱的品行。
王老师,您一生积极向上,兢兢业业。您虽然走了,您那忠于事业,勤奋认真工作的高尚品德和思想修养永存!
王老师,您一生坚守底色,不忘初心。您虽然走了,您那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低调的优良作风和人格力量常在!
王老师,学生怀念您!
王老师,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