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首页 >政法要闻 >正文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渭南市司法体制改革综述
时间:2024-08-09 作者: 记者 刘娜 来源:渭南日报
【字体: 打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政法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执法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坚持司法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市司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和经验做法。

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创新基层社会综合治理

2024年4月25日,新时代“枫桥经验”渭南实践首批“巾帼民情员”聘任暨“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启动。

市委政法委对标深化“三个年”活动要求,把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工作重点,强化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协调联动,尤其是加大典型的挖掘培树、宣传推广力度;先后组织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示范项目成果观摩活动、全市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暨“四联调解”经验推广会,确定了29个渭南版“枫桥经验”,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出台《加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全市共建立市县镇调委会140个、村居调委会2066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7716名,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8%。韩城“四联调解”和富平“一站式”涉税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成功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诉源治理深入推进。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立足“抓前端、治未病”,深入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合力打造渭南诉源治理“三三机制”品牌。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诉源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组建66个诉服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开展调解指导、诉调对接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一审新收民事、行政案件2003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2732件,案件量降幅12%,诉源治理工作综合排名全省法院第三。

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市公益诉讼检察从传统的四大法定领域大幅扩展到“4+N”的开放式格局。2023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摸排各类侵害公益案件线索1481件,立案142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及公告1322件,提起诉讼26件,法院审结14件,均获支持。我市公益诉讼工作被评为“陕西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市人民检察院撰写的《渭南市首次将检察公益诉讼纳入全市年度考核》经验做法被最高检推广。

警务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市142个户籍派出所积极开展警务机制改革,分别按照“两队一室”“岗位制”“一警多能”警务机制运行,有效实现了警务流程再造、警务效能提升。率先在白水县试点推行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交所合一”警务改革,有效破解农村治安交通管理难题。2023年省委深改办专题刊发简报推广经验做法。

完成市县社区矫正机构改革,临渭区司法局“飘动的黄丝带”已成为临渭区社区矫正特色品牌。

全市一批批矛盾纠纷被及时化解,一件件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得以解决,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坚持打防结合

筑牢社会平安“防护墙”

如何提升居民的安全感,社会治安防控是第一道考题。渭南以“立体化防控”作出了回答,既要防得全面,又要防得仔细,才能编织好平安之网。

坚持专群结合,社会治安防控网不断织密。我市不断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建成社区警务室211个,农村警务室389个,警务工作站1700个,严格落实“1、3、5分钟”勤务要求,努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全市组建社区、村组“红袖章”志愿巡防队伍3280支,吸纳19895人,打造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格局。建成“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市级、12个县(市、区)平台均互通,实现了街镇全覆盖。

在强化防控外,我市政法部门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始终将打击锋芒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做到露头就打,快侦快破,破案追赃。刑事发案率逐年下降,连续多年实现无抢夺案件发生。市公安局不断深化智慧法制平台建设应用,全市各县全部建成一流执法办案中心和案件管理中心,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一体运作的打击犯罪工作新格局,全警信息应用水平和合成作战能力明显提升。

今年1-6月,全市现发刑事立案2704起,同比下降48.98%。电信诈骗类案件立案473起,同比下降35.91%;深入打击整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抓获犯罪嫌疑人119人,追赃挽损2539.6万元,冻结涉案资金15733.8万元,涉案金额24.35亿元。严打涉毒犯罪案件,抓获涉毒人员882人,有力净化了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环境。

聚焦主责主业

执法司法质效不断提升

市委政法委把建立市县法院检察院入额院领导办案情况通报制度作为今年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推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制度化。市中院、市检察院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入额院领导办案任务比例和数量,每季度对市县法院检察院入额院领导办案情况进行专题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73名院领导办理案件3836件。院领导以合议庭成员身份参与审理183件,开庭数量614 件,审限内结案率99.01%;全市检察机关入额院领导共办案2559件,占院领导办案总数的94.8%,全市入额院领导作为主办或独任检察官办案数1870件。其中办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142件,办理新类型案件26件,办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案件19件。

推行院庭长案件阅核制度。印发《关于院庭长案件阅核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阅核范围,细化院领导阅核案件考核标准,夯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目前,全市12个法院均已制定院庭长案件阅核制度文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院庭长阅核案件16089件,占同期结案数的41%。全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理念,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办案质效为导向,持续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市公安局深化公安机关受立案改革、刑事案件“两统一”改革,推进执法办案中心标准体系建设。

审判执行工作得到加强。市中院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建立打击拒执犯罪机制,与交管部门建立“车辆网络查控专线”;富平县法院“执前督促”机制被最高院推广。

践初心优服务

司法为民纾解急难愁盼

近年来,全市政法机关优化提升政法公共服务能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委政法委出台了《渭南市政法机关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对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法院系统出台12项具体举措,助力“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制定《涉企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扎实开展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坚持优质、高效审理涉公司类商事案件和各类商事合同案件,依法妥善处理好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建立破产审判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推动渭南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设立秦创原(渭南)司法服务知识产权中心,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31件,全方位多角度保护知识产权成果。

全市检察系统全力服务保障“三个年”活动,扎实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发挥检察机关批捕、起诉等刑事检察职能,严厉打击妨碍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发挥秦创原(渭南)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平台作用,2022年9月至2024年6月共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5件次,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2件33人,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23件333人,让民企安心生产、放心经营。

公安机关紧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围绕车驾管、户籍等方面,推出“一站办”“一窗办”“上门办”等利企便民举措。渭南市《持续健全完善车驾管服务体系》被评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秀车辆管理所”荣誉称号。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市将按照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多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上的有益探索带动“面”上的全面进步,不断积跬步、致千里,把我市司法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



[编辑:陈冰娟]

全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召开刘凯参加并讲话全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详细]

渭南政法网(通讯员郭晓军)4月16日,华阴市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