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万古奔流。穿越历史的烟云,伟大的黄河母亲昼夜不息地滋养着秦东文化,孕育着一代代的秦东儿女。“黄河安”与“秦东安”,在千年风雨中荣辱与共。
黄河在渭南由北至南沿境流经合阳、大荔、华阴、潼关,至潼关与渭河、洛河交汇后进入河南。作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渭南地理位置独特,生态战略地位突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大画卷中,渭南法院系统勇担使命,积极作为,深入贯彻省高院“1281”工作计划,聚焦黄河生态保护,严厉打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加强跨区域协作,以司法之力打造审判利剑,守护黄河安澜。
创新宣传
营造生态保护最优环境
“我以后决不再捕猎野生动物,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名宣传员,以自身案例,教育、监督身边人共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黄河湿地生态环境。”这是今年5月,大荔法院在赵渡镇政府院内公开审理一起非法狩猎案时,被告人发自内心的言语。
“巡回审判就是一堂严肃的普法课,随意捕猎野生动物就要面临被判刑的风险。”一位在现场旁听的群众如是说。让巡回审判成为最有效的普法宣传已是渭南法院人的共识,每一次法庭之外的判决都将以案释法发挥到了极致。
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渭南黄河湿地面积达8.12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6.3%,湿地内野生动物、珍稀鸟类品种繁多,流域天然湿地发挥着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灾害、保证黄河水供给的重要作用,无论哪种形式的破坏都是对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阻碍。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守护两岸民生福祉是法院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为加大黄河流域湿地保护力度,做实做细补植复绿、替代性修复、环保宣传、法治教育等,渭南法院先后在潼关、韩城设立黄河生态保护法庭,在潼关县黄、洛、渭三河口及大荔县黄河牛毛湾17号坝设立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在合阳县黄河河务局东王河务段设置司法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络点。截至目前,渭南中院辖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共有19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系点5个。
巡回审判、公益诉讼“回头看”、增殖放流、普法宣传……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法官们长长的足迹。
创新方式
及时修复生态环境
“这砂子不行,没人要,抽上来便宜一点卖!”2018年11月的一天,仪某和张某在查看鱼塘时打起鱼塘旁边一小堆砂子的主意。十来天的时间,就抽到大约4万方砂子。
经法院审理查明仪某、张某在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情况下,以清理鱼塘为名,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采砂,违法所得十万余元,未销售非法采集的河砂价值为百万余元。
“无序违法采矿,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行洪安全,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承办法官介绍道。
最终对仪某、张某犯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仪某退缴的违法所得依法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
判决不是终点。渭南法院一以贯之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强化专门审判庭职能,优化专业审判团队,细化案件管辖范围,形成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模式,积极引导违法行为人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并将修复情况作为案件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办案实践中,法官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借鉴民事侵权法律中的有关规则,督促被告人依据修复方案及时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建立起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环境修复责任制度。
凝聚合力
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要坚持以高标准的司法担当、高水平的司法协作、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为共同奏好黄河保护‘大合唱’再添新篇章。”这是渭南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在兄弟法院考察调研时强调的。
2022年底,渭南中院与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司法合作为黄河中游西岸及渭河沿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意见》;2023年3月,渭南、延安、榆林法院2023年护航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在潼关召开;2023年8月,渭南中院与多家单位联合印发的《渭南市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有力推动;2023年9月,渭南中院与甘肃定西中院、天水中院等6家法院共同签署陕甘法院渭河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一份意见的出台、一个方案的落实、一次协议的达成,打开了黄河金三角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新局面。
三河交汇盛景磅礴之处的违规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葱茏蓊郁;曾经因无序采伐造成的生态破坏,也在司法修复中或变良田、或变丛林,它们都在盛夏的日光里蓬勃向上。
生态环境问题本身复杂多样,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要建立起完善的“预防—保护—惩罚—修复”全链条机制。
过去两年,渭南法院初步完成了环资专业化审判队伍建设,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科研教育实验基地、推进环资审判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为环境资源审判筑牢基础屏障。今年1月,在渭南中院与临渭区法院合力推动下,首次聘请高校21名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有专业特长的专家人才,成立环资审判专家“智囊团”,共同为环资审判工作建言献策。
生活环境有无改善,群众的评价最具说服力。在黄河边土生土长70多年的李大爷向记者透露,过去黄河水是浑浊的,而如今,黄河水变清了,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周边群众的幸福指数日益增高。
全市法院将始终铭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殷切期望,以高质量司法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领域公平正义的新需求新期待,助力渭南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奏响激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