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新要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按照最高检党组关于“行政检察重在履职,实现有力监督”的工作部署,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积极能动履职,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纾民困,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实际行动谱写“行政检察与民同行 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精准高效履职
做实行政检察
坚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行政检察案件为基本价值追求,践行精准监督理念,提升监督质效,把好行政诉讼监督基本盘,夯实行政检察高质量发展根基。
扎实开展裁判结果监督。锚定行政裁判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不力”的短板,树牢“应监督、尽监督”的工作理念,深挖案件线索,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精准有力开展监督,持续推进行政裁判监督高质效发展。积极依法跟进监督,提升监督质效。共办理生效裁判监督案件25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件,提请抗诉1件。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深入开展同步监督,提出检察建议14件,推动行政机关主动纠错。
强化审判程序违法监督。依托与市中院会签的《关于调阅民事、行政诉讼、执行案件卷宗有关问题的规定》,持续强化法检协作配合,共同促进司法公正。坚持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加大对诉讼过程中超期立案、违反审限、违法送达等情形的调查纠正力度,办理行政审判程序违法行为监督案件120件,提出检察建议115件,采纳113件,有效督促规范司法。
积极开展行政执行活动监督。多渠道收集案件线索,精准分析研判,筛查行政执行监督线索,扩大办案规模。深化对社会治安、市场监管、人防、自然资源等领域的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完善与法院、行政机关协作机制,加强对非诉执行的申请、受理、审查、裁定、实施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督,促进非诉执行监督工作规范健康发展。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执行监督案件177件,向人民法院、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173件,采纳170件。
聚力专项行动
增进民生福祉
找准行政检察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发力点,落实检察为民举措,做实做细专项监督,以优质高效履职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聚焦民生关切,纾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紧紧围绕就业、教育、社保、治安、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妇女、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 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深入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加大办案力度,办理涉民生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42件,向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320件,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围绕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医疗卫生、安全保护、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领域,找准行政检察助力劳动者权益保障深层治理着力点,全面履行行政检察职能,及时向人民法院、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73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危害公共安全、侵财、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涉民生重点罪名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力度,提出检察意见71件,织密轻罪治理法网,助力守护人民群众安全感。常态化开展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加强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协作,制发检察建议29件,积极推动责任部门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整治,助力守护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整治,积极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工作对接,规范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办理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检察监督案件27件,有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蒲城县院道路运输执法领域行政检察监督小专项被最高检作为优秀特色小专项通报表扬。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行政检察监督职能,扎实开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行政执行监督”“行政检察护航市场主体发展”小专项,积极参与“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共办理涉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行政检察监督案件63件,以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推动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助力厚植营商环境法治软实力。强化涉企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加大涉企行政争议化解力度,适时开展“送法进企”,引导促进企业守法合规经营,结合办案促进源头治理,向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34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5件。践行穿透式监督,从监督法院执行违法穿透至督促纠正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突出加强涉企“小案重罚”“过罚不当”“自由裁量基准适用不当”“执法不规范”等监管执法违法行为监督,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13件,督促开展系统整治,促进行政机关严格公正执法,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富平县检察院《陕西富平某木材加工厂诉富平县某镇政府行政强制检察监督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转发。华阴市检察院《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让企业“轻装上阵”》经验做法被省检察院公众号转发。
强化路径探索
助推法治建设
紧扣行政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同向而行的共赢理念,推动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稳步推进、规范开展,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参与法治政府建设,助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强化行刑反向衔接,做好不起诉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印发《渭南市检察机关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编发《行刑反向衔接重点罪名审查实用手册》,深化与刑事检察部门的办案协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市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扎实规范开展。组织司法局以及14家行政执法单位召开了反向衔接工作座谈会,强化协同履职,构建监督与配合并重的良性格局。针对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盗窃、诈骗、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轻罪被不起诉人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及时移送行政处罚线索,共向行政主管机关提出检察意见188件,督促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108件,有效破解“不刑不罚、应罚未罚”问题短板,完善轻罪治理体系。大荔县检察院《李某某涉嫌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存疑不起诉行刑反向衔接检察监督案》、蒲城县检察院《张某某涉嫌寻衅滋事罪不起诉行刑反向衔接案》以及《富平县检察院全方位全链条高质效深化行刑反向衔接》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转发。临渭区检察院《段某君、王某峰涉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相对不起诉行刑反向衔接案》被省检察院转发。
积极稳妥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推进良法善治。联合市司法局印发了《渭南市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办法(试行)》,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线索移送、争议协同化解等机制,构建行政违法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双监督模式。印发《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办法(试行)》,细化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化办理流程,确保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精细化、规范化发展。与政府、政法委、纪委监委建立协作机制3个,依托机制通过参与、跟进、融入式监督,发现案件线索24件,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助力构建严密法治监督体系。恪守法律监督职能定位,准确把握“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发现”边界,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向行政机关发出促进依法行政检察建议157件,行政机关采纳148件,有效推动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大荔县院对县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易地建设费征缴行政检察监督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转发。
延伸履职触角
提升治理效能
突出诉源治理目标和社会治理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延伸开展监督履职,凝聚多方合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完善多元解纷路径,常态化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秉承“双赢多赢共赢”和“监督不是目的,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才是目的”的监督理念,坚持把实质性争议化解矛盾纠纷贯穿监督办案全过程,促进行政争议得到依法、公平、有效解决,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市县两级检察机关聚焦久诉不息“案结事了”的“程序空转”问题,充分发挥行政检察履职能动性,严格落实院领导包案,综合运用监督纠正、释法说理、促成和解等方式,扩大公开听证和司法救助适用规模,主动融入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实质性化解了一批持续时间长、化解难度大的行政争议。2023年以来,共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8件,5件案例入选最高检、省院典型案例。市院化解的罗某某诉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检察监督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转发;高新区张某某行政赔偿监督案被评为陕西省检察机关2022-2023年度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
坚持穿透式监督,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积极实践“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法律监督路径,以“我管”促“都管”,更深融入国家和社会治理。一是从个案办理穿透至类案监督。从个案出发,及时总结普遍出现的行政违法共性问题和规律,延伸开展类案监督32件,以类案监督推动专项治理,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二是从类案监督穿透至社会治理。深挖案件背后反映出的行政执法活动存在的制度机制、管理监督等深层次问题,做深做实做细做准调查研究,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4件,推动社会治理难题协同共治,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从检察监督穿透至服务大局。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心大局,强化“府检联动”,先后与自然资源、人社、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11个,凝聚执法司法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司法公正和法治进步,切实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蒲城县院以个案办理为契机,督促人社部门深入开展社保基金安全管理专项整治,与法院、民政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部门协同追回违规领域社会保险待遇工作的通知》,共同守护养老基金安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渭南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化行政检察监督,紧紧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工作要求,能动履职,主动作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以行政检察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