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人民法院兴镇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前哨”作用,从诉源治理入手,坚持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22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示范法庭”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提升审判质效护航花炮行业
蒲城县——中国的“焰火之乡”,陕西三大传统花炮产区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兴镇作为蒲城县的下辖镇,花炮也是兴镇的主产业。近年来,兴镇法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为花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兴镇法庭深入花炮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规避风险、化解矛盾、送法进企业等多角度,帮助企业提前化解纠纷。法庭还专门开设“花炮企业法律咨询”窗口,至今已累计答疑40余次,为花炮企业、花炮行业提供了优质的司法服务。
2023年春,万物复苏。兴镇街道挤满了购买花炮的客商。可这繁华热闹的场景却勾起了老李的“伤心事”。老李多年前经营一家花炮企业,考虑到都是乡里乡亲,交易习惯一般都是先拿货,打个条据,到年底一次性结清,没想到最后就真的只剩一沓“欠条”。在多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老李将欠款人诉至法院。法庭干警得知事情原委后,立即传唤当事人,在一次次电话沟通、入户走访中,三起案件欠款人当即还清了欠款,对拒不还款的,法庭依法及时判决。
拿到货款的老李高兴地说:“还是你们有办法,用法律维权才是王道,感谢你们为花炮企业保驾护航。”
建立“法庭+”调解模式深化诉源治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法庭面对的案件大都“琐碎”,邻里关系、兄弟分家、子女赡养……但这些家长里短,正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只有处理好这些案件,才能让法律真正温暖民心。
2023年4月,蒲城县下起了连阴雨,王某家房屋常年无人居住且老旧失修,为防止雨水堆积造成自家房屋地基渗水下沉,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矛盾尖锐,初步调解也以失败告终。双方系邻里纠纷,承办法官深知一纸判决难以实质化解纠纷,在与村书记沟通后决定在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并再次组织调解。当天,村书记联系了几个村干部,原、被告双方也都带了“亲友团”到场,各说各有理,眼看要起争执,为防止矛盾升级,法官当即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
村书记从情理入手,拉家常、讲情分,结合乡情民俗耐心劝说,法官则趁热打铁,从法律规定、诉讼成本等多角度进行利害分析,耐心为当事人梳理案情、答疑解惑,引导双方以互谅互让的态度化解纠纷。最终,在村干部的协助下,被告当即拿起农具前往宅院填土护墙,原告亦申请撤回起诉。至此,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案件的成功调解,是兴镇人民法庭积极践行“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通过“人民法庭+”调解模式,兴镇法庭有效化解家事纠纷、邻里纠纷百余件,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提升科技赋能延伸司法服务
兴镇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拓展参与基层治理深度、多元解纷广度,通过“人民法庭+新媒体”机制,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多元的司法服务。
“张书记,又来叨扰你了”“刘助理,这次找我们村上谁……”“喝口水,慢慢说,我也是‘法庭+’调解的一员,别客气”。这是兴镇法庭工作人员和某村书记之间的对话。
2023年2月,李某将陈某诉至法院,要求陈某清偿1万元借款。法庭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电子送达、邮寄等方式联系被告均无果。为维护李某合法权益,法官立即驱车前往陈某所在村,在村书记的帮助下,联系到陈某的姐姐。考虑到陈某的姐姐和李某都在外地,为及时化解纠纷,法官创建了“兴镇法庭+原、被告”微信群,说事实、讲法律、言情理。在耐心沟通协调下,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陈某姐姐当即代表陈某向李某清偿了借款。一起本应公告送达的案件仅用几天时间即案结事了,当事人对法官灵活高效的办案做法大力赞扬。
印在乡间的司法足迹里——蒲城县人民法院兴镇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纪实
[编辑:王倩]
- 市委政法委机关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 渭南市乡村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组图)
- 渭南市委政法委员会2022年第4次全体会议召开(组图)
- 拧紧责任链条 守牢安全底线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渭南市委政法委召开专题工作汇报会(组图)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渭南市举行“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详细]
- 全市检察工作暨“三有”争创活动推进会召开(图)
- 市公安局传达学习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
- 渭南市公安局召开第八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图)
- 渭南市司法局召开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大会(组图)
- 渭南中院召开《渭南审判》优秀作者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促进全院干警凝心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