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梦妍在华州区第二幼儿园为孩子们普法 市公安局华州分局提供
在市公安局华州分局杏林派出所辖区,从充满童趣的幼儿园到书声琅琅的中小学,学校师生心中都藏着一位亲切的“警察老师”——杏林派出所社区民警郭梦妍。
自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以来,她始终坚守“法治教育要扎根校园、浸润童心”的初心,打破传统普法模式的束缚,用真诚与智慧搭建起法律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守护成长的绚丽之花。
精准破题
解锁全年龄段普法“专属密码”
“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的法条灌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不同,必须用他们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才能让法律真正走进心里。”这是郭梦妍深耕校园普法总结的经验。
为了让枯燥的法律知识适配不同学段的孩子,她花费数月时间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走访每所学校的师生和家长,最终解锁了一套覆盖幼儿园到中学的“全年龄段普法密码”,让法律条文从“纸上”走到“心中”。
幼儿园的课堂上,郭梦妍化身“孩子王”,用彩色动画、趣味游戏和朗朗上口的“普法顺口溜”开启法治启蒙之旅。“陌生人的糖果,不能要!出门紧跟爸妈跑!”“红绿灯,眨眼睛,红灯停来绿灯行!”在她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一边拍手一边大声诵读,把安全知识刻进记忆里。为了让抽象的安全概念更易理解,她把交通安全课搬到操场,用彩色锥桶模拟车道,让孩子们扮演“小司机”和“行人”,在游戏中学会识别交通信号。同时,她把防拐骗教育变成情景剧,邀请老师扮演“陌生叔叔阿姨”,用玩具、零食引诱孩子,在真实的场景模拟中,让“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东西”的安全意识成为孩子们的本能反应。课后,孩子们总会围在她身边,拉着她的衣角喊:“警察老师,下次还来和我们玩游戏呀!”
进入小学阶段,郭梦妍深知孩子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便将普法内容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用身边事讲清大道理。“为什么校门口小卖部的‘三无文具’会被没收?”“同学之间打闹受伤,需要承担责任吗?”课堂上,她以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为切入点,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条款,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校园故事。在校园欺凌专题教育中,她没有空洞说教,而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让部分学生模拟欺凌者、受害者和旁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欺凌对他人身心的伤害,进而引导大家讨论“遇到欺凌该怎么办?”“如何正确保护自己?”“原来随便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也可能构成欺凌!”“遇到欺凌不能默默忍受,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激烈的讨论后,学生纷纷恍然大悟,法律意识在思辨中悄然提升。
面对思维逐渐成熟、开始接触网络世界的中学生,郭梦妍把普法重点放在了风险防范上,直击他们身边的网络诈骗、校园贷、网络暴力等高频风险点。“高回报的网络兼职真的靠谱吗?”“所谓的‘刷单返利’为什么会让你血本无归?”“网上陌生人的‘甜蜜邀约’背后藏着什么陷阱?”课堂上,她结合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真实诈骗案例,层层拆解骗局套路,用“以案释法”的方式让学生看清违法犯罪的真面目。
创新实践
打造沉浸式普法“立体课堂”
“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普法,很难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法律的意义,只有打破课堂边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温度和力量,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教育。”带着这样的思考,郭梦妍大胆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的法治体验活动,让普法从“被动听”变成“主动学”。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一场特殊的“模拟法庭”在某中学的阶梯教室正式拉开帷幕。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原告、被告、辩护人等角色,围绕一起虚构的“校园失窃案”展开审理。从宣读起诉书、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宣判,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真实的庭审程序进行。郭梦妍则在一旁担任指导老师,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纠正。“通过扮演法官,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也明白了每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担任“审判长”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说道。郭梦妍介绍,模拟法庭活动已在辖区多所中学开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司法流程,不仅让他们掌握了法律知识,更培养了法治思维和责任意识。
除了模拟法庭,消防演练也是郭梦妍打造的“实战化普法课堂”。在每所学校的消防演练现场,她既是严格的指导者,也是全情参与的陪伴者。“弯腰、捂鼻、贴墙走,注意脚下安全!”她一边示范正确的逃生动作,一边逐一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纠正。对于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她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拔销、瞄准、喷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今天演练场上的每一个严格要求,都可能成为明天危急时刻的生命保障。”郭梦妍说,每次演练前,她都会提前与学校沟通制定详细方案,演练后及时总结不足,不断优化流程,让消防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救能力。
为了让法治教育覆盖更多人群,郭梦妍还将目光投向了家长和教师,着力构筑“家校警三位一体”的法治防护网。她定期在学校举办“家长法治讲堂”,每次开课,教室都座无虚席,家长们早早到场,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讲堂上,她深入浅出地讲解家庭教育等法律法规,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和教育义务。针对教师群体,郭梦妍量身定制了应急处置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校园欺凌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学生心理疏导等方面,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全面提升教师的校园安全守护能力。如今,辖区学校的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成为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耕耘收获
法治之花绽放校园成长之路
春去秋来,岁月流转,郭梦妍的校园普法之路已走过多个年头。如今,她的法治教育精品课堂已在辖区学校全面绽放,惠及3000余名师生。校园门口的硬质隔离设施安装到位,护学岗工作人员风雨无阻地守护着学生的上下学安全,校园内的安全标识清晰醒目,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见证着校园安全环境的持续改善。但对郭梦妍来说,最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们内心的成长与转变。
“警察老师,我今天帮同学识别了一条诈骗信息,他差点就上当了!”一天,郭梦妍收到了一名中学生的私信,字里行间满是自豪。看到这条消息,她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在中学的法治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不仅学会了保护自己,还能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法治理念。
在小学,孩子们的变化同样令人惊喜。“警察老师,我现在知道遇到欺凌该怎么办了,会及时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一名小学生在见到郭梦妍时,自信满满地说道。曾经有些胆小内向的孩子,在参与了普法活动后,变得更加勇敢自信,学会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幼儿园的孩子们则用最纯真的方式传递着普法成果。“警察老师,我把你教的顺口溜告诉爸爸妈妈了,他们还夸我记得牢呢!”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让郭梦妍倍感安心。她知道,法治教育的种子已经通过孩子们,传递到了每个家庭,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法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培育小树苗一样,需要耐心浇灌、细心呵护,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郭梦妍这样说道。她始终坚守在校园普法一线,用脚步丈量着每所学校的角落,用声音传递着法治的力量,用行动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她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优秀法治副校长”“校园安全守护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但在她看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是最珍贵的荣誉。
法治为墨,责任为笔,匠心为纸。郭梦妍用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与担当,在杏林派出所辖区的校园热土上,细心描绘着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动画卷。在她的故事里,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孩子的温暖铠甲;法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心与心的真诚对话。这条路,她走得坚定而执着,今后她将继续带着对孩子们最深沉的关爱,在校园普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