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关县坚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创新开展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活动,进一步夯实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平安基石。
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推进。坚持高位谋划,注重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活动。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把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印发《潼关县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破解重点问题,构建起县城、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体系。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履职担当作为。全县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工作启动后,政法各单位迅速召开党委(党组)会或中层骨干会,将会议精神很快传达到每名干警。各单位充分利用周例会、支部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学习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一系列规定和工作要求;政法各单位与所包联镇(街道)积极衔接沟通,将联系结对的安排进一步明晰到镇(街道)和村(社区),要求政法单位每周三常态化开展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每月下沉不少于2次,确保政法干警工作日活动的有序开展。三是推进多元模式,合力攻坚基层矛盾。广泛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合力攻坚基层矛盾突出的“揪心事、烦心事”,“老、大、难”等问题。积极推广运用“1+4+N”(1即综治中心,4即4个政法部门,N即党员、乡贤、涉事单位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融合,对村级化解不了的疑难矛盾纠纷精准化解、逐一销号。县镇村各级综治中心对上级交办的矛盾纠纷和排查出来的问题隐患,分级分类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化解责任,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按照属事原则明确一名分管领导牵头,制定“一案一策”进行精准化解,并每月向县综治中心书面报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潼关1+4+N”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被渭南市委政法委和渭南市委平安办联合通报表扬。
坚持靶向施策,持续精准发力。用活用好“三官一员”(即:法官、检察官、警官、调解员)四支队伍,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效能。一是构建服务平台,搭建多元化解桥梁。县委、县政府将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作为建设平安潼关的战略重点,纳入县委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范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综治中心平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建成县级综治中心融合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09监察服务中心,多中心合一,一体运行,负责接待群众来访、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调度指挥工作的“一站式”平台。二是力量下沉村居,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统筹全县政法系统资源,抽调政法干警132名为5个镇(街)28个村(社区)各配备一名法官、一名检察官、一名公安民警、一名司法行政干警,实现政法干警联镇包村的全覆盖;明确社情民意、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社会治安、警民关系等五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政法委员在基层一线作用,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政法部门作用,利用综治中心平台,有效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对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预防;推进“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将选派的所有政法干警充实到28个村级综治网格和5个镇级综治网格,通过网格化架起网格员为民化解矛盾纠纷的桥梁,实现在“网格”中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三是警民联调促和谐,矛盾化解暖人心。以“处置要早、调解优先、调防结合、定分止争”为思路,深入推进警民联调,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法院包联政法干警参与“无诉讼村(社区)”创建活动,多次完善健全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等依法可以调解的民商事纠纷,在登记立案前,引导当事人先行选择调解。公安局包联干警指导协助辖区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并对日常巡逻、维护秩序等进行培训;定期对110接警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接警类型多的案事件和矛盾纠纷定向排查预警。检察院包联干警参与建成了3个村级12309检察服务工作室。司法局包联干警协调指导镇村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每个镇(街道)、村(社区)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配备法律顾问,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县共化解矛盾纠纷1498件,化解率达到98.5%以上。
建强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效。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实现管理机制“清单化”、案件办理“流程化”、考核奖惩“规范化”。一是建立分析研判机制,提升工作实效。包联镇(街道)村(社区)政法干警和镇(街道)村(社区)有效衔接,及时反馈排查到的矛盾纠纷和意见建议,村(社区)综治中心每周、镇(街道)综治中心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县委平安办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判会商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并形成纪要上报;县委政法委书记每季度召集法、检、公三长及司法、信访等部门领导,研判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和社会治安形势,指出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和举措。二是规范考核程序,严格日常管理。县委政法委将政法干警下基层工作活动纳入年度平安建设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范畴,定期召开政法工作会议听取各单位汇报;利用大数据每月对全县信访案件、交通事故、万人成诉率、治安案件、电信诈骗案件、刑事案件通报一次,每季度预警一次,每半年点评一次,年终综合考评一次,倒逼政法干警主动发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民意测评、实地查看等方式不定期对干警下基层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根据政法干警现实表现情况,对作风漂浮、敷衍塞责的政法干警及时更换,对工作优秀的及时进行推荐提拔。三是打造五治融合,赋能社会治理。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与智治的有效融合,推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潼关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活动开展以来,政法系统各单位积极发挥村(居)民自治组织、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管理村(居)民自治事务、调解矛盾纠纷中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在全县广泛开展各类平安创建活动,推广建立“1+4+N”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在秦东镇打造“智慧秦东”综合指挥中心,构建智慧秦东新模式,形成数字平台基础框架,通过视频会议、云喇叭、监控、“秦东e通”APP、微信小程序等与各村(社区)之间实现动态预警、实时调度、信息共享,全天候24小时接受村组或群众的诉求和应急报告,并根据网格体系分级响应、协调处置,为网格化管理提供宏观决策支持,做实源头治理和便民服务,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堵点、痛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