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潼关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省高院“1281”工作计划、市中院十项重点工作,聚焦“公正与效率”,坚持能动司法,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加快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法院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司法保障稳企业,贴心助力优营商
以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审结金融、商事案件159件。与市中院立案庭联合调处百合缘房屋面积纠纷案,经调解,八名原告均在二审撤诉。先后赴潼关炫飞汽贸有限公司、汇能有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恒昌地产)上河茗居小区等企业走访调研,开展法治宣讲,解答企业法律疑问,指导企业守法规范经营。成立潼关县金融纠纷调解室,打造“非讼在前、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解纷模式,有效防范和化解县域金融风险。
多元解纷聚合力,化解矛盾润民心
信访法治化工作持续推进,诉服人员入驻县信访接待中心。办理最高院、市中院交办信访案件15件。2024年3月28日,全市法院信访工作法治化推进会在潼关县人民法院召开。以县政法干警基层工作日为抓手,组织干警走村入户34次200余人次,走访排查覆盖11个村(社区),发放法律宣传资料7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余人次,发现各类纠纷9件,6件自行化解,3件移交至镇级综治中心。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强化诉源治理,选派干警以调解员身份,加入各类行业调解组织,切实从源头定分止争。
司法护航生态美,基地宣传显成效
5月30日,最高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暨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与会代表前来潼关参观调研,对潼关县人民法院保护潼关段黄河生态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发挥基地法治教育作用,在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联合县检察院、滨河小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渭南市青少年宫研学实践团讲解基地设立概况。“构建‘一核两线四点’生态保护机制 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改革案例入选2023年度渭南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家事审判解纷争,权益保障更精准
妥善化解家事纠纷,审结婚姻、赡养、继承等家事案件199件,推进实施“四书一令”,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离婚证明书共39份。提高家事案件调解水平,邀请县调解协会会员、行业调解员,探讨交流家事纠纷化解技巧。暖心为民办实事,由于当事人因病行动不便,审判团队赴当事人家中开庭并成功调解离婚纠纷,打通司法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校园普法护成长,法治观念入童心
组织三名法官助理先后赴县城关镇中心小学、第三中学、职教中心等9所中小学进行普法宣传,通过法律讲座、慰问活动等形式,围绕拒绝校园欺凌、关爱留守儿童、远离网络诈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构筑坚强法治屏障。
执行攻坚亮利剑,胜诉权益终兑现
开展“陕亮执行·2024”,涉民生、涉劳动报酬、涉小标的案件执行等专项行动4次,执行到位金额108.46万余元。开展交叉执行,受理交叉执行案件18件,其中执行完毕12件,终结执行3件,终本3件。全年发布律师调查令16份,发布悬赏执行公告4份。加大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力度,曝光失信被执行人5期60人,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阅核改革促规范,司法改革再深化
探索建立“阅核”制度,实行“阅核制+专业法官会议”制度,阅核案件535件,严把判决案件出口关。遴选三名员额法官,不断深化法官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进司法警察辅助人员培养、使用、监督和保障机制改革,共招聘5名符合条件的司法警察辅助人员。
宣传调研双驱动,法治之声广传播
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新闻信息500余条,其中人民法院报刊登1篇,西部法制报刊登11篇,渭南日报刊登60篇。撰写论文、调研、案例19篇,其中《以能动履职写好诉源治理“大文章”》被人民法院报刊登。《以法治之水 润生命之源——潼关法院“司法治黄”调研报告》获全省政法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老腔剧目《人民法院为人民》被评为2024年度全省法治文化作品法治曲艺类一等奖。
春华秋实又一载,砥砺奋进续新篇。2025年,潼关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巩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统筹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矛盾预防化解和做实定分止争,统筹全面从严管党治院和激励担当作为,积极促进更高水平平安潼关、法治潼关建设,切实以高质量司法审判工作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潼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