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朴素追求。今年以来,渭南市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诚履行职责使命,持续巩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为渭南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安全感满满的“平安答卷”。
12月12日上午10点,渭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万晓峰、综治督导科科长刘涛、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康钢鹏做客《环境热线》,就平安建设工作与广大听众进行在线交流。
平安建设包含的内容和要求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平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综合性工作,深入到了人民群众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和卫生健康等各行业,内涵外延不断拓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维护政治安全,主要是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和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严密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和邪教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二是确保社会稳定,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多元化解,及时就地依法解决群众利益诉求。
三是守护人民安宁,就是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以及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合法权益。动态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问题,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要加强对重点人群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我市平安建设工作成效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渭南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细化工作举措,层层抓好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积极支持,凝聚起全市上下大抓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在守护人民群众生活和谐安宁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治安环境“大治理”、司法质效“大提升”、政法干警“大走访”、创新形式“大服务”等活动,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持续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街面治安巡防,开展社会治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案件大幅下降。
三是突出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开展了“断卡”“断流”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强精准预警和防范劝阻,努力捂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四是加强公共安全防护。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同时,还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政法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动各县(市、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做法,主动预防和化解了困扰群众的一大批矛盾纠纷。
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主体日益多元、涉及的行业领域类型日趋多样,因此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不能单打独斗,必须统筹各类调解资源,完善衔接联动机制,增强整体合力。我市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完善排查机制。建立健全排查网络,构建市、县、镇、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综治中心、包村民警、调解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隐患。
二是多元化解纠纷。加强人民调解,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调解能力水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是强化分析研判。建立定期分析会议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其特点、规律和趋势,为制定化解措施提供依据。对事关民生的重大决策事项(如: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政策调整、重大活动举办等)事先严格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化解稳控方案,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四是加强法治宣传。开展主题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创新宣传形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法律知识、典型案例等,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五是注重源头治理。改善民生保障,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发挥好“人防、物防、技防”资源,筑牢治安防控网
我市近年来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推动科技赋能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人防力量。壮大安保队伍,组建专业的治安巡逻队、社区网格员队伍等,加强对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发动群众参与,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夯实物防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在社区、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围栏、门禁系统、减速带等物防设施,在公安等执法部门配备先进的执法装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安全管理,对重点场所和要害部位,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物品、贵重物品等的保管和防护,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是提升技防水平。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大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力度,实现对城乡公共区域、重点部位的全覆盖,实现对异常行为、突发事件的自动预警和快速处置。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为治安防控、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提供有力支撑。发展智能安防技术,提高居民家庭和单位的安全防范水平,将技防措施延伸到千家万户。
做好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及“村霸”等黑恶势力集中整治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一是坚持重拳出击,依法严惩黑恶势力。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开展重点行业整治、线索核查提质增效、深挖彻查打击突破等重点工作,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二是突出源头治理,持续推进行业整治。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行业领域整治工作的通知》,持续抓好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信息网络和社会治安等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和行业乱象治理,及时发现和堵塞监管漏洞。
三是聚焦集中整治,推动任务落实。印发全市《开展“村霸”等黑恶势力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多渠道发布整治内容、公布举报方式,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检举揭发“村霸”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及其“保护伞”。
下一步,在平安渭南建设方面的思路和举措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关于平安建设的工作要求,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守好民生安全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扎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出台渭南市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若干措施,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行业主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推动有关地方和部门积极预防和解决突出矛盾纠纷,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社会稳定风险。
二是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从严从实从细落实“打防管控治”各项措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和针对妇女儿童、留守老人的违法犯罪,加强信息科技在治安防控方面的应用,推进智慧街面巡防、智慧安防小区等建设,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全力筑牢“平安网”。
三是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家庭、婚恋、邻里、债务纠纷等重点方面,滚动开展排查化解,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是加强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和治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服务管理体系,强化医疗救治和关爱帮扶,为他们适应社会提供有力支持,严防因管护不当发生不安全案事件。对刑满释放人员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加强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回归家庭,适应社会,正常生活。
平安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奋斗为舵,以平安为帆,共同书写新时代平安渭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