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首页 >渭南司法 >正文
打造新时代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新样板”——市司法局“六好司法所”创建工作纪实
时间:2024-10-01 作者: 记者 种艳 来源:渭南日报
【字体: 打印

城市中、大山里,一抹抹“司法蓝”传递着浓浓的法治温情……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根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服务广大群众的前沿阵地,更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市司法局立足新时代基层法治建设要求,以“六好司法所”创建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着力打造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新样板”,司法所队伍的整体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 锻造忠诚司法铁军

思想是一切发展的根本。

全市司法所用情用心擦亮司法行政为民服务鲜亮底色,用“党建红”引领“司法蓝”,为基层法治根基注入强大动力。

全市司法所牢固树立“司法行政讲政治、业务工作重党建”理念,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学习研讨会等,分级组织司法所长、司法所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运用市域内红色资源,推行“党员示范岗”服务群众零距离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确保司法所工作的正确方向。严明纪律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清廉司法所”创建活动,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提档升级 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独立的业务用房,蓝底白字的‘中国司法’标志,明亮的普法标语、各项制度等跃然墙上”,这是群众对基层司法所的新印象。今年,我市强化司法所硬件设施,规范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外观标识、合理区分功能设置、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经费保障等,都是对标对表《全国司法所工作规范》,为的是全面提升司法所外观形象,提高司法所辨识度。在大荔县召开了“六好司法所”示范创建经验交流会,为全市司法所工作人员统一配备服装,各县(市、区)先后投入资金998.85万元,全面完成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创建。

司法所不仅要有“颜值”,也得有“力量”。市司法局会同编制部门加大政法专项编落实力度,明确司法所转变人员资格条件,突出专业化要求,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鼓励支持司法所干部参加法学专业继续教育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136个司法所全面落实副科级建制,招录大学学历以上人员197人,具有法学专业背景人员102人。

“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让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有了干劲,人人身上散发着激情的干事业之心。”市司法局一位中层说,“如今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有了新气象,我们的成绩单有目共睹。”全市司法所落实独立业务用房133个,135个司法所被省司法厅命名为“新时代六好司法所”,39个司法所被命名为“新时代六好司法所示范单位”。临渭区站南司法所、大荔县朝邑司法所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模范司法所”,华州区、澄城县、合阳县等3名司法所工作人员被命名为“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创建成效初步显现。

筑牢基础 让改革落实落地

基层兴,则事业兴。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最前沿,司法所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司法所的作用更是日益凸显,但同样面临“小马拉大车”等问题,为此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及开展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创建有关文件精神,实现了司法所由县(市、区)司法局和镇(街)双重管理的体制,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我为主、协作共赢”的工作新常态,有效解决了“小马拉大车”、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问题,显著增强了司法所发展的内生合力。

的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机制改革。围绕司法所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成立了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编办、市发改、财政、司法、住建及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渭南市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座谈会、动员部署会、专题汇报会,研究部署工作,统筹协调司法所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全市136个司法所全面落实副科级建制。

“以前,我们还是借别人的地方办公,一间办公室,既是宿舍也是调解室,人员更是不足。自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的办公地点有了,人员也配上了,工作更有干劲了。”基层司法所老刘说。推动改革落地。这是《渭南市推进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印发后,司法所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机构规格等都得到了落实。有效破解了司法所管理体制不顺、干部队伍不稳、职能发挥不强等难题。印发《关于开展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创建活动的通知》,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推进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由点到面、上下协同、齐抓共管、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强化职责 发挥基层治理新职能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费心调解,这件事不会这么快、这么圆满地解决。”张大爷与邻居的矛盾终于化解,古稀老人专门从老家来到司法所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意。这是我市充分发挥司法所作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前沿阵地作用,推动建立镇(街)“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全面建立镇村两级调解组织,实现了“六落实”和“六统一”的成果缩影。全市聘用专职人民调解员1200余人,近三年来,全市司法所组织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万余件,成功率97.4%,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6月的一天,李建在家来回踱步,他想去司法所找工作人员,可总觉经常麻烦别人不好意思。正在他不知该如何时,手机响了。“李建,联系好了,你先去培训,合格后就能上班了。”“谢谢,谢谢!”一时间李建有些哽咽。而这样的帮教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社区帮教像一束光,照亮了迷途中的李建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以“智慧矫正中心”创建为抓手,依法规范开展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扎实开展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严防社矫对象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深入落实安置帮教“五项举措”和常态化开展刑满释放人员摸排管控工作,严格执行“必接必送”和“双列管”等制度,强化衔接管理,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好。

以法治保障增进群众福祉,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司法行政系统肩负着推进法治建设的重担。为此,我市制定了一系列办法,落实司法所长列席镇(街)党政工作会议制度,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和群众法治文化活动。近三年来,全市司法所为基层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900余条,参与、指导、保障村镇“两委”换届、体育赛事等大项活动300余场(次),代表协助基层人民政府处理纠纷77起,开展送法下乡活动965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5万余份,指导制定村规民约367件,先后参与疫情防控排查登记6万余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市司法局将不断提升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增强百姓的法治获得感,为渭南法治政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陈冰娟]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渭南市举行“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详细]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促进全院干警凝心聚...[详细]